第一百九十三章 起起落落落落落落(1 / 2)

作品:《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弹幕唏嘘感慨,只为了那个音容笑貌仿佛仍在眼前的老人家。

然而画面之中,密州出猎的景象渐渐虚化,苏轼的一身戎装,竟也化作了单薄的囚服。

啊!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后世亿万观众吃了一惊。

刚才还好好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呢!

这是怎么了?犯了什么事儿?

“乌台诗案!”

观众基数极大,其中当然不乏有明白人,一看到这架势,顿时知道苏轼人生中最沉重的一次打击,终于还是到了。

这次打击,苏轼险些丧命!

幸好有宋太祖赵匡胤“不杀文人”的祖训,再加上主持新党的王安石,虽然与苏轼政见不和,却是个君子,关键时刻出来说了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才保住了苏轼的性命。

“什么是乌台诗案?犯的什么事儿?”

“嗯……简单来说,就有点文字狱的意思!”

“苏轼任湖州知州的时候,按照惯例,给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里面夹了点私货……”

“呃!啥私货?”

“苏轼在文章里说: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皇家翻译何在?看得有点懵逼,求用大白话解释一下,对我这种文盲友好一点吧!”

“意思就是:老子懒得跟那些成天喊革新喊变法的脑残混在一起!现在岁数大了,你让我清净清净,就在这儿陪老百姓过过日子,挺好!”

“我擦!这么刚的吗?我是皇帝我也不高兴啊!”

“也没有……其实这文章很长,但被有心人抓住这一句的小辫子,又把苏轼之前的很多文章都拿放大镜查了一遍,这谁能遭得住啊?”

“苏轼就是苏轼!他从来就不会什么猥琐发育,低调做事,不爽就要说,看不惯就要喷,干就完了!”

“好吧……现在看来是真的完了……”

画面中,狱中的苏轼,显得颇为憔悴,完全不复之前“鬓微霜,又何妨”的豪迈。

儒以文乱法,如今生死未卜,已是心灰意冷。

“饭来了!”

外面传来声响,苏轼如孤石一样的身体微微动了一下,打开食盒,顿时脸色大变!

熏鱼!

之前苏轼跟儿子约定,在外面帮他打探消息,倘若事情糟糕,难逃一死,就在饭菜里送鱼,提前告诉他这个噩耗。

现在……

苏轼万没想到,这个儿子实在太坑爹了!

儿子没了钱,离开京城去借钱,然后把送饭的事情拜托给亲戚,却忘了交代不送鱼的事情!

一时间,苏轼浑身簌簌发抖,万念俱灰。

罢了罢了!

已经完全没心思吃饭的苏轼,最终长叹了口气,开始给弟弟苏辙写信,算是作为最后的绝笔。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兄,别来无恙?”

张凡的声音先到,随后身形缓缓从虚空中浮现出来。

噫!

苏轼先是一惊,随即竟也能淡然处之。

此刻他自忖已是必死,毕竟看到鱼了嘛,所以就算张凡真的来自后世,拥有诡异的能力,恐怕也无力改变此事。

只是不知……

念头微转,苏轼轻轻吐出一口浊气,转向张凡,苦涩问道:“苏某因文字而获死罪,不知后世之人,如何看待?”

“没有没有!”

张凡笑道:“现在距离苏兄出狱,只有寥寥数日了!”

什么?!

苏轼吃了一惊,暗想着儿子怎么可能在这个事情上骗自己!莫非事情已经定下来,忽然又有了新的转机?

这位张凡先生,自称来自一千年后,之前已经展露出种种不可思议的超凡手段,更没必要故意说些虚言安慰吧!

本以为死定了,却陡然间见到转折,即便以苏轼的心胸,也觉得激动难抑,连忙追问道:“那……朝廷如何发落我?”

“黄州,团练副使。”

张凡直接点明苏轼的未来,道:“职位低微,没有实权,不能签署公文,不能擅自离开。”

听说竟能不死,已是万千之喜,至于职位什么的,完全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