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世外高人变成了室外高人(1 / 5)

作品:《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老规矩,当观众和粉丝对于《典籍华夏》中的内容有所质疑,或者看不懂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求助于《说典解籍》这个伴生类的访谈节目。

何况,今天这档节目里还特别邀请了曾经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而火遍全国的易中天先生。

当然,因为三国的历史扑朔迷离,各类史料互相冲突,即便是易先生的观点,也只能说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但毫无疑问,易中天加上吴思衡这两个人的组合,历史功底要远远胜过普通观众。

现在在节目中,就连“三顾茅庐”这样的经典桥段,张凡都想要颠覆?

他怎么敢的呀!

于是许多目光纷纷转向《说典解籍》,看看吴思衡先生和易中天先生,对此怎么说。

“这件事,历史上有争议吧?”

面对镜头,吴思衡坐在轮椅上,依然是招牌式的捋须动作,笑呵呵地将目光转向身边的易中天,笑道:“我记得你在节目中,论述过这个问题?”

“是,吴老。”

易中天虽然已是七十高龄,但是在吴思衡面前,也只得执晚辈礼,闻言点头道:“按照《魏略》和《九州春秋》的说法,诸葛亮想要入世,但因为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于是看中了刘备,去‘北行见备’。但是刘备却没当回事,‘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但是这种说法,陈寿的《三国志》未见记载,裴松之也认为不实。”

“不过,按照常理推断,诸葛亮想要入世,寻找刘备。刘备需要谋士,寻找诸葛亮。这一对君臣,本就是互相成全的关系。所以诸葛亮去拜访刘备,应该说是符合常理的。”

“至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我倒认为……有点自夸的意思!”

“他真的不想入世?以诸葛亮的绝对理想主义,应该是不甘心永远‘躬耕于南阳’。所以,甚至可以说,诸葛亮需要刘备,比刘备需要诸葛亮,更加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