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哪来的自信在基建狂魔面前皮?(1 / 2)

作品:《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哦?

张凡眉头一挑,便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果然是个实干派!

看到了这些令人震撼的工程奇迹,一千八百年前的蜀相,竟然开始关心,它们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这就好比是看到了孩子满分试卷的祖辈,微笑着,伸手指向试卷的随意一处,随口问道:“孩子,这道题,你是怎么做的?”

或许,诸葛亮能理解的,还只是1+2+3+4+5+6+7+8+9……

而在一千八百年后,等差数列公式只是个小学生的知识点,高中生都开始搞微积分了。

所以,给诸葛亮看什么呢?

有“争气桥”美誉的南京长江大桥?

保持世界纪录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横跨一千七百米,却没有一处桥墩的杨泗港长江大桥?

恐怕,都不太合适!

凭借系统的力量,无数数据、信息,在张凡的脑中纵横来去,予取予求。

但很快,它们被张凡一一否定。

理由很简单——祖先看不懂啊!

现代建桥,科技含量之高,远非诸葛亮能够理解。

目前留存后世最古老的桥,当属赵州桥,堪称世界造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可是赵州桥的桥长只有五十米,与现代动辄几千米甚至几万米的桥梁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别说诸葛亮了,华夏桥梁技术发展之快,让世界震惊,曾经无数次创造打脸的事迹。

就比如说……现在被系统“推送”到张凡脑海里的一个例子。

华夏打算在云贵之间,建造一座大桥。

这座桥一旦建成,便是世界第一高度。

消息传开,世界沸腾,各国桥梁专家议论纷纷。

美国专家考察后,不屑地表示道:这样的桥,华夏三千年也建不出来,这是一座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桥!

就算以目前美国的先进技术,保守估计也需要三百年才有可能完成!

最后,他劝华夏桥梁专家洗洗睡,不要做白日梦,要不可以把经费给他,他能够帮华夏把时间缩短到2999年。

皮?!

哪来的自信在基建狂魔面前皮!

三年,华夏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连专家都看不懂,足可见这座大桥的建造,牵涉到多么尖端的技术,经历了多么艰难的过程。

而这些技术和过程,就算张凡能够掰开了揉碎了给诸葛亮讲一遍,他能理解的最多也就是十之一二。

同时,直播的时间也是个大问题!

可是到底要给诸葛亮看什么呢?

要知道,对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古人来说,任何现代的桥梁,全都在他能够理解的范畴之外。

别说现代了!

就算是建造于隋朝的赵州桥的建造过程,对于非工程专业的诸葛亮来说,也未必能一眼就看得明白。

在系统的帮助下,张凡脑中掠过无数庞杂的信息流,但绝大多数都被第一时间排除。

直到……那一座孤零零的桥墩,在张凡脑海中,渐渐清晰。

张凡有了主意,但脸上的表情,反而更加肃穆。

之前的思路,钻了牛角尖。

诸葛亮想要看一看,那些惊爆眼球,几乎疑似神迹的工程,是如何实现的。

天堑变通途,这是老人家的伟大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