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大神,是你吗?(1 / 4)

作品:《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某三线城市,某中学,课堂上。

戴着厚厚黑框眼镜的男老师,正在捧着书本,领读今天的课文。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老师的年岁似乎已经不轻,但抑扬顿挫之际,仿佛依然还是那个喜读诗书的少年。

这篇《与朱元思书》,他早已烂熟于心,所以一边朗读,一边看着讲台下的孩子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让老徐有一种非凡的成就感。

哪怕只是一个收入微薄的语文老师,但他一生都为自己的事业而骄傲着。

“谁来读一段?”

与许多语文教学不同,徐东明讲古文,并不喜欢习惯性地去翻译文字。

他始终认为,能够流传千年甚至更久,直到现代的那些文字,正是凭借他独特的韵味和意蕴,才能够拥有那样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

倘若换一种说法,就算是能够把意思解释得更加直白更加容易理解,但失落的却是真正精髓的东西。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应该怎么翻译?

卧槽浪好大?

所以,熟悉徐东明的,不管是学生还是同事,都知道他的这个教学风格。

他不会去细细讲解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蕴含的“丰富内容”,那或许是鲁迅先生都不曾想到的复杂内涵。

否则,保不齐就会培养出来“我有两支笔,一支是铅笔,另一支也是铅笔”的优秀学生。

相反,徐东明更喜欢带着学生们,徜徉在诗词的古韵中,漫步于美文的意境里。

诵读本身,便是享受的过程。

所以,徐东明脸上挂着笑容,很有信心地望向台下,希冀能有多几个孩子举手,勇敢地表达,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可是……

没有?

心中稍稍意外,徐东明有些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