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章节正文阅读

0793【超越时代的沈梦溪】(2 / 3)

作品:《北宋穿越指南

朱国祥不知何时已离开木梯,打量着3D地图感慨:“沈括大才啊。”

朱铭说:“可在各处藏书阁,搜集整理沈括遗著。再让沈括兄弟的后人,也进献其遗书。把沈括所有的书籍,整理编撰成册,令天文院和工部好生研究。”

胡安国拱手道:“两位陛下沈括此人虽有才,但私德不敢恭维。就算要研究其作,亦不该大张旗鼓。”

阁部院重臣,纷纷附和此言,都认为沈括品行不佳。

朱铭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因为把沈括弄进文庙供奉时,满朝大臣就已经劝谏了一拨。

当然,跟举报苏轼没有任何关系,主要是沈括在变法时横跳,把新旧两党全都给得罪了。

沈括举报苏轼,本就子虚乌有。

这玩意儿最早出自王铚的《元祐补录》,属于孤证,没有任何史料支撑。就连作者王铚的儿子,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而且,错漏百出。

尤其是“刘恕戏曰:不忧进了也”这句话,可以百分百断定是瞎编的。

熙宁六年十月,沈括离开江浙,回京已是十一月。次年正月,刘恕从江西路过润州,当时苏轼正在润州赈灾。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沈括在京城弹劾苏轼,消息就已经传到镇江了?要么此事已闹得满城风雨,要么就是有人给苏轼报信。

然而,此案牵连的新旧两党,他们全是文坛大佬,而且门生故吏无数,却没有一個提及沈括举报。后来沈括得罪新旧两派,名声臭得如过街老鼠,却依旧没人说他举报过苏轼。

谁都不知情,包括苏轼本人都不知情,只有《元祐补录》的作者知道,且作者的儿子还写书反对此观点。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的作者李之仪,是苏轼和沈括共同的朋友。不论何时何地,他都带着苏轼和沈括的画像。他陪沈括一起玩耍,又跟苏轼一起玩耍,从来没有提过此事。

“乌台诗案”爆发的时候,李之仪一边请沈括为母亲写墓志铭,一边又积极奔走营救苏轼。

整个案子,所有的原始卷宗、弹劾奏章、审问记录、证物判词,因靖康之变而流到民间。还被人整理刊印成书,没有一处提到沈括。当时别说沈括,就连王安石都名声恶臭,有谁会故意把沈括的黑料给删掉?

沈括和苏轼私下交流,能确定的只有一次。

那已经是乌台诗案的十多年后,苏轼奉诏回京路过润州,而沈括正好搬去润州定居。沈括把亲手制作并珍藏多年的石墨送给苏轼,而苏轼也写了一篇《书沈存中石墨》记录。

很正常的文章,却被有心人解读为行文冷漠,不复以前两人的亲密关系。

亲密个屁啊,两人以前的关系从未有人记载。甚至苏轼私下赠诗给沈括,都极有可能是《元祐补录》编造的,因为根本找不到别的出处。

并且,苏轼关于墨条的文章很多,行文清一色都不谈感情,只侧重于阐述各种各样的墨。难道苏轼跟所有送他墨条的老友都生疏了?

……

秦桧当然不管沈括私德如何,他只需要迎合皇帝即可,连忙上前说:“裴秀制图只有六体沈括制图却有七法二十四至。即纵横十二大格,一路用地支,另一路取天干其八加四卦。即可像飞鸟直达一样,无视山川起伏获得直线距离。”

“极好!”朱铭点头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