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九十二章 露馅(1 / 2)

作品:《红楼御猫

黛玉有了身孕,虽说胎像安稳,但无论是老太太还是林老爷,都严禁其继续去礼部衙门忙活。

好在如今诸事皆已步入正轨,礼部的官员为了他们这批人能名垂青史,对推进义务教育这事极为上心。

用贾琮的话来说,在这个时候,谁敢反对义务教育,谁就是整个礼部的死敌,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的那种。

礼部尚书吕阳老大人亲自下令,凡有关义务教育之公函文书,除了送他亲自督办外,还得誊抄一份送至荣国府,以方便镇国文安公主、礼部侍郎林大人处理公务。

瞧瞧,这就是牌面~

可怜贾琮,回京后就被太子爷抓了壮丁。

每天天不亮他就得起床前往东宫,跟太子爷一同用完早膳后就开始忙碌,天黑时都不一定能下班,有时候甚至都得留宿东宫。

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放谁身上也遭不住啊!

没几日,他就又想跑路了。

不过看着难兄难弟的太子,最终还是没能狠下心来。

“这些折子内阁只能送到宫里来,由我亲自批复……”

毕竟人家弹劾的是内阁,总不能让内阁自己批复弹劾他们的折子吧。

刘弘心里也满是怨念,自打他采用贾琮与黛玉草拟的策略,开始革新教育,推行文、工、医、数、兵等百家之学的教育理念后,就像是往本就不平静的水潭扔下了一颗大石,京城炸锅了。

从京城到地方,送来的折子是成倍的增长。

这些人不但弹劾首提此议的贾琮,更是连礼部与内阁都捎带上了。

而且这些人很聪明,他们对贾琮的弹劾不过是老一套,毕竟他们自己也清楚你就是说出花来,贾琮的地位依旧是稳如泰山。

他们将矛头对准了内阁,将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内阁擅权,说内阁把持朝政,大有清君侧、复古制的迹象。

不过这些都不过是表象罢了,说白了就是反对朝廷改变士农工商的阶级现状,反对除儒教之外其他百家学说重新登上历史舞台。

既然你们这一届的内阁不顶事,那就换一届上来。

但一切的阴谋阳谋,在历史大势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四月初一,京城爆发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医者大游行。

无数医者走上街头,手持横幅标语,从四面八方涌向宫门之前。

医者,这个以往被人忽视的群体,第一次站在了革新的最前端。

“建立官办医学院,推广医术教育,提高医者的社会身份……”

刘弘看着手中的京城医者上书奏请的十八条请求,目光不自觉的往贾琮身上瞅。

这封上书,无论是格式还是言辞风格,他可太熟悉了。

“永丰侯,你来说说,这封上书,朝廷该不该同意?”

殿中的诸位重臣皆看向了一旁吃瓜的贾琮,说实在的,与贾琮同殿为臣这么久了,这小子最喜欢的就是用大势来压人,这封上书,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出自谁的手笔。

好在殿中都是自己人,正儿八经的帝党成员。

贾琮也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直言了当的说道:“当然是同意啊,谁敢说他今后不看大夫?”

呃~

好他娘的真实!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贾琮的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谁敢反对,估计从今往后在京城来个看病的大夫都找不到。

刘弘最先没能忍住,噗嗤一声给笑了出来。

紧接着东宫正殿就传出哈哈大笑,令原本紧张严肃的小朝会变得欢快起来。

“这倒是个好主意,借此,先将医学的革新推进开来。只有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今后倒是可以多试一试这种方法……”

民意这种东西是可以操纵的,内阁的几位大佬哪个不是人精,立马从医者大游行这件事中看透了事情的本质。

贾琮自然看出了这些人的想法,冷不丁的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

“我说阁老们,诸位不会觉得这世上只有咱们能这么办吧?今日咱们能让医者大游行,明日就会有人照着葫芦画瓢,逼朝廷后退妥协。必须立下规矩来,不能听而任之。”

宫外医者的呐喊声隐隐传入了众人的耳中,这个时候,众人都觉得不如方才悦耳了。

林如海稍一细想,就觉得脊背发寒。

有时候,他还真想孔圣人的那句话真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意的力量,足可以颠覆皇朝,令他这个内阁首辅不得不谨慎。

“参照新闻司办报的规矩,今后集会人数超过一千,必须报予衙门批准方可行之。”

贾琮给老丈人点了个赞,首辅大人脑子转的就是够快。

“还有一事,陛下已经有数月没有露面,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依臣看,该把陛下出海的事公布出来了,也省的外面的人瞎猜。”

说到这件事,内阁的诸位辅臣皆是苦笑连连。

以往他们还觉得当今陛下不但勤政,还是个虚心纳谏、锐意改革的好皇帝。

现在看来,他们还是高兴早了。

或许皇帝真是个好皇帝,但他身边的近臣就不一定了。

一定是靖王、忠顺王还有贾恩侯这家伙把皇帝带坏了,要不然一向勤政的皇帝为何会突然偷跑出去,还上了海船去了西洋。

……

医者大游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令朝中那些反对将医学纳入科举,提高医者品级地位的人闭上了嘴巴。

正如东宫中讨论所得的结果,这个世上,没有人敢说不生病,也没有人敢有胆子去得罪整个医学界。

有个傻子被人鼓动,公开反对朝廷有关医者、医学的改革措施,当天就被京城几位名医纳入了黑名单,随即就是整个京城医者联手拉黑,皆表示不会为其以及其家人出诊医治。

有了这个例子在前,之前还上书反对此事的人,就像是被掐住脖子的鸭子,再也没有人敢对此事发声。

或许是有了前车之鉴,当朝廷终于拟定了革新医学教育之事、提高医者品级地位的方略时,朝议竟然很顺利的通过了。

根据朝廷新制定的规矩,太医院院使由正五品提升至正三品,与五寺等同。

同时在太医院设立皇家医学协会,协会负责编纂医书、推广医学等等。

京城设立皇家医学院,地方设立医学学校,专门负责培养合格的医者,按照科举的规矩,县、府、院三试之后,通过者即为医学学徒,乡试通过为医生,可单独出诊治病。

从医学学徒开始,由朝廷给予津贴,资助其继续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