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灵异 / 足球裁决天下 / 章节正文阅读

绝不写用键盘手柄口技玩的足球(完卷杂感)中(1 / 2)

作品:《足球裁决天下

虚构的足球小说有些套路其实代表着大部分人的足球观。中国球员留洋海外,用作弊的工具——系统,在外国人的足球种族歧视下,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最后学成归来,带国家队大杀四方,大约是这么个调调。我这么写下来,可能会觉得不正经,但其实,现实里就是这个思路。国内都是渣渣,国外都是神仙,你在神仙扎堆的地方,提高了自己,回来再带动整体的升华。

这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你就算能在国外俱乐部扎根,那只能说明你和那帮神仙配合的起来,然后你回来就用短期集训把国内的猪队友全部带到一个高度了?

不如说只要一天还有把队友当猪这种思路,都不算真正会踢球,哪怕你是球迷心目中的屌炸天。

只是说,这样的人出现会满足大家的爽点。

想赢靠团队,想爽看个人。这就是现实的足球。

要满足大众需求,就得造星。

职业球员,贫富差距悬殊,塔尖的也许是底层的千倍。但你要真论足球,哪有什么千倍的精彩?

足球的路数就这么多,公开的秘密,只要想做,不管你的薪水在哪个级别,任何合格职业球员都可以完成全套,但是主流消费者只会为球星埋单。

世人多说梅罗是现象级的,有通天彻地之能,溢美之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所以他们在世界杯上往往会被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无能之辈防得举步维艰。既是仇富,也是不服。

你真没球迷吹的那么了不起。虽然事后总有人帮你圆,但反正我没让你在我这爽,而且离开世界杯你我云泥之别,估计没有再见的机会。

真正离开了团队,一个人什么也做不到。这就是足球。

如果是单纯的竞技环境,这个团队只是球队。如果不是,这个团队包罗万象。

世间万物的道理都是相通的,比如爽点,无处不在。没了爽点,运动就是运动,不能吸引观众,也就不能超过其本身。只有运动的参与者,没有看客,即便是第一运动也无法得到推广,只有让不能参与运动的人也投身其中,这项运动才能超越运动本身,成为第一运动。不然就是自娱自乐。

和在这里写书一个道理,不能让别人爽,就只能像很多书友说的一样自high。

但是写书再怎么也算现充,脱离实际的爽,是干爽,一时爽,总有彻底干涸的阶段。那时候说一句“一代不如一代”,把一切推给无法逃避的现实,把最美好的留在回忆中,潇洒地离开。

老一辈的足球王国吹就是这样退役的,中间一代的斗牛士吹是这样退役的,新一代的德国战车吹也是这样退役的。当下,梅吹还在坚持着。那么当梅西不在踢球了呢?也许就不爱了吧。

现充才能长久,不一定要踢球,而是要有一个真实的载体,足球界从来没有什么不败王者,有的只是迎合大众需求的小心经营。但是总会有7比1,韩国的逆袭这样的大铁锤粉碎苟延残喘的伪强大。

当守门员可以接回传球让什么球星战术如鱼得水,让比赛变得异常沉闷难看的时候,足球就废除了这条规则。当04年低位战术大行其道,让防守反击成为王道的时候,之后的几年时间,整个裁判尺度逐渐偏向鼓励更激烈的高位。

和乒乓球不同,足球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兼顾爽点和对抗改革着,和乒乓球针对宇宙队不同,是让大家都有的玩的同时制造宇宙队凝聚爽点,审美疲劳后又放养,只要放养必然群雄逐鹿,乒乓球改放养,世界杯秒变全运会。

对旁观者来说,会塑造一些现象级的球队或者球星,但是到了真正拼刺刀的单场比赛(有时候还是有的),所有的参与者——那些真正会踢球的人就会告诉自己说:不管什么梅罗,大家都有的玩。这个自己至少有11个人。

绝不是接近30年,反复地自圆其说:“技不如人。”

中国足球的窘境其实是一个社会现实,而不是单纯的一个足球问题。

我们大部分普通人对任何事,都有个共同的朴素逻辑——既然不能有结果,那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吗?

就好像满足不了需求,提供不了爽点,还坚持码字是做什么?

看不到回报的事,还执迷不悟去做,脑袋打铁么?

从五人制开始推广,5678人制场地如雨后春笋般比赛着问世,我国踢球的人真心变多了,但是踢11人制的人变少了。

其实很简单,11人制比赛,尤其是业余比赛,如果你想赢球,更多的是牺牲,大部分都活成你最不想活成的样子,空跑全场,回报寥寥,卑微渺小。从爽点来说,你无法得到自我满足,再加上我国个人主义大行其道的团队氛围,你简直是花钱买罪受(成年人aa,未成年人收你培训费)。

我觉得,决定中国足球质变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机构,官僚,制度,是发自民间真正的喜欢,而不是弥补每个人在现实生活赢不了的无奈。

为什么迫切地需要爽点,为什么对胜利充满执念?

其实,只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在现实里不爽,在现实里难求一胜。

最后成为了看客。眼高手低的那种。做得多错的多,不做就不会错,骂人谁都会。我们这个社会里有骂人资质的不是领导就是精英,有骂人外卡的是长辈,不具备资质也没有外卡又想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可以在足球这里去扮演恨铁不成钢的善意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