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大善举(1 / 2)

作品:《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何真听了,稍微有点犹豫,最终还是说道:“传话给外面吧,让他们不要和马如江争了。”

“什么意思?”何荣一听,有些不明白,感觉他爹这回答牛头不对马嘴。

但是,他弟弟何贵却是明白了,便帮他爹给何荣解释道:“马如江他哥就是香山县典史,不但被驸马干掉了全家,还把他家的田、财物全部抄没了!”

一听这话,何荣顿时恍然大悟道:“那就是说,给马如江一个报仇的机会?”

不过很快,他又感觉不对,便看着他爹说道:“这不对啊,皇帝可是要我们看着驸马的,要让他报仇了我们怎么办?”

刚才他爹还特意强调过,这个皇帝可是会杀人的主!别弄到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何真听了,淡淡地解释道:“就凭那一群乌合之众,想要攻下县城,那是做梦。”

“是啊,但是他们去祸害香山县的那些刁民,却是没有难度的。”何贵在边上,跟着说话解释道。

一听他们两人的话,何荣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忍不住赞道:“爹这個法子好!不用我们出面,人家自己为他哥报仇,这是人之常情!到时候,人心惶惶之下,那驸马能在香山搞得好就怪了!”

虽然他是高兴了,但是何真的眉头却是又皱起来了。

“爹,怎么了,还有问题么?”何贵先发现了异样,连忙问道。

何真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用手指敲着桌面,明显是在考虑问题。

他的几个儿子一见,便都不说话,让他们爹在那静静地思考。

过了好一会之后,才听何真带着一点疑惑说道:“我怎么听说,韩国公好像不是那种心胸豁达的人啊!”

“???”何荣听了,顿时脑袋上冒出一串问号,不知道他爹怎么突然说起这个事情来了。

何贵也同样想不明白,便问道:“爹,怎么了?”

“你们看!”何真听了,看着自己的几个儿子,给他们说道,“这个驸马突然杀出,和韩国公世子争这个驸马的位置,最后胜出。我可是听说,原本韩国公世子无故休妻,就是为了想要娶到临安公主的。这种也算是夺妻之恨了吧,按理来说,韩国公一家就算是正常人,就算不恨这个驸马,那肯定也是没有好感的吧?”

“那是当然!”何贵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道,“夺妻之恨,弄不死他!”

“啪!”

何真拍了下桌子,指着何贵说道:“对,常理就应该是这样。就算宽宏大量,最多是不找驸马的麻烦。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韩国公府上的人,会来传驸马的好,说驸马有多被皇帝看重。韩国公这么做的话,岂不是帮着驸马更容易在广东立足,别人不敢惹他么!”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补充说道:“看看那个永嘉侯,为了讨好驸马,区区一个典史,就亲自领着三千骑军跑去助阵了!”

“爹,听说在点驸马的时候,皇帝特意点了下韩国公,说他不是小心眼的人。”何荣负责接触京师那边,因此就对何真说道,“还特意让韩国公牵头给驸马都尉定品级呢!当时韩国公给出驸马都尉和公侯同级!”

何真听了,点点头,这个事情早就听说了。也因此,他有些疑惑。

从这些事情上来看,韩国公并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难不成,是传闻有误?

他归顺大明朝之后,先是在江西任职,然后又被调去了山东,中间回了一趟广东,并没有在京师待过,因此,并没有和韩国公接触过。

想了一会,何真最终还是说道:“或许这位开国第一功臣,最是了解当今皇帝。因此,就算做事也肯定是要顺着皇帝的意思去做吧!”

有关香山县的情况,何家父子最终也就商量了这么多,然后由何贵这边,负责去给驸马添堵。

这一点,估计是下了密旨给何真的朱元璋,事先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

至于张一凡这边,当然更不可能清楚了。

此时的他,正在忙着他的新政。

洪武九年的深秋时分,轰轰烈烈的分田运动终于告了一个段落。

随后,张一凡又发布了一则公告:香山县所有成年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为期三年,就在新设香山县千户所当兵。

在这个公告里,他提醒香山百姓,马如海还有残余势力,也就是当海盗的一伙人还没抓到。服兵役就是保家卫国,保护香山百姓不遭受海盗的侵袭。

户籍是刚编的,并且比任何时候都要准确。每个坊都有多少适龄青年,家里几口人,情况如何,县衙这边都是一清二楚。传票便发出去,让挑中的人到县衙这边集合,由戚祥来挑选兵源。

另外,公告里也提到了,非香山县户籍的也可以报名,如果被录取成为香山县千户所军士的话,两年后就能获得香山县民籍的资格。也就是说,能参与下一次分田。

张一凡发出这个公告,原本是担心香山县户籍的适龄男子可能不够用,因此外加了一条非香山县户籍的作为补充。

结果没想到,临近的番禺县这边,在布告发出的第二天,就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青壮队伍,赶来香山县城了。他们的县令道同,拦都拦不住。

这个消息传得极快,因为有不少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连忙第一时间通知自己的亲戚朋友。

第三天的时候,其他县的青壮,也往香山县这边赶了。特别是其他县里的佃户、隐户等等,就想趁这个机会摆脱原本的身份,成为香山县民籍中的一员。

受损害最大的乡绅们当然不愿意,立刻施压当地官员,然后诉苦到广东布政使和都司这边。

可是,人家香山县是特区,驸马当县令,不管是布政使还是都司这边都管不着。最多是上奏到皇帝那边去诉苦。看皇帝怎么个意思了!

这一来一回,至少要十天半个月,还不一定能成。

让人想不到的是,非香山县的青壮那么积极,紧随其后,香山县的青壮,也立刻积极了起来。县衙征兵处,戚祥这边很快就招满了一千人左右。

这个情况,是有点出乎张一凡的意料。他以为,不会有多少人想当兵的。因此,就派了大牛出去打听。

不到一个时辰,大牛就给张一凡回报了:“凡哥,我问了,他们有的人说,那个马如海的弟弟马如江就是在外面当海盗,真得可能会报复,所以香山县自己有个千户所,他们才能安心,所以只要家里允许,都想当兵保护香山县。”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表情又兴奋了下,接着说道:“还有人说,看着外地人来报名的这么多,他们不愿意,两年后多了人分田地,他们原本的香山人就少分了。因此,这个当兵的人,还是他们香山人最好!”

“也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有的人说,他们家里有三个青壮,家里分到的田地由两个就足够了,剩下这个,能领一份军饷补贴家里,那也是极好的。”

“……”

张一凡听着大牛的话,心中却是在想着。

他出这个政策,其实是想先贯彻全民义务兵役制,如此以来,以后大明继续开疆拓土的话,也不愁兵员。但是很明显,香山县的这道布告,并没有引发香山县百姓的正确关注。

可以说,压根就没有人去看全民都有义务当兵这条,而是基于其他理由选择了参军。

行吧,那就先这样了。张一凡倒也没有纠结,一步到位的做法,虽然目标明确,但是过程可能会比较曲折。如今这样,可以说是先让他们有个概念,回头再明确也是一条比较温和的路子。

这么想着,张一凡便发布了下一条公告:雇佣匠人,设立香山水泥作坊。

雇佣匠人,重新设立香山盐场。这一条有备注,原有盐工优先。

这个时候已经是深秋,广东这边也没什么农活。因此,很多外县的人,都还留在香山县找机会。特别是那些想来当兵的,结果没当上兵的,一听县衙出的这些告示,哪怕没有户籍迁入的一条,但凡有钱赚,便也都立刻报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