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自我妥协(1 / 4)

作品:《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

三国芳华之家父袁绍正文卷第七百六十五章自我妥协宋徽宗废科举,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后世史书记载的理由,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个人偏好。宋徽宗是酷爱艺术和奢侈享乐,他对经学和文人没有多少兴趣,反而崇信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任用贪官朱勉搜罗天下奇珍异宝,修建花石纲等工程浩大的园林宫殿,耗费国家财力。

二是他对科举考试不重视,不仅常常缺席,甚至有时候会让宦官代替他审阅试卷,对科举考试的内容也不满意,认为考试的题目太过于刻板和陈旧,所以他希望通过改革科举制度,来选拔一些符合他个人喜好和政治需要的人才,例如擅长音律、金石学、道教等方面的人才。

三是他在新党旧党党争中,偏向于新党,所以他决定废除科举制度,以打击旧党的势力,巩固新党的地位。

据史书记载,之后产生的恶果,则是学校的考试不是以诗赋为主,而是以一些奇怪和无聊的题目为主,例如“论鸡鸣”、“论酒色”、“论鼻子”等。这样的考试,不仅不能培养和选拔出真正的文学家,反而会培养和选拔出一些无知无趣,或是歪曲堕落的人。

于是自此之后,天下大乱,奸臣当道,文学衰败,士人离心,加剧了社会动荡和危机,成为了靖康之耻的直接原因。

所有的结论归于最后,都只有一点。

赵佶是个昏君。

当然,以结果来说,这个结论并没有什么问题,赵佶也在十几年后,在众官的劝谏下,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当皇帝,于是在金兵南下时,自行退位让给了宋钦宗。

再然后,就是荒诞无比,处处充斥着不可思议情节的靖康之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