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计将至!(2 / 2)

作品:《我,嘉靖,成功修仙

自那以后,三年一度的大计,便成为了朝廷针对外官的考核,外官主要包括军政、民政、司法等主官。

至于中央以及六部九卿的京官,则另有一套考核制度,针对京官的考核制度,名为京察,京察每六年一次,四品以上京官,只需要自己撰写述职报告,交由吏部考核,其升降去留均由皇帝定夺。

而每逢三年一度的大计来临,一省督抚,都需要对本省所辖官员,按照才学、政绩、年龄、以及履职状况做出评判,因此,由督抚做出的评判,也被称为考语。

每到这个时候,那些主管军政、民政、司法的官员,无不战战兢兢,祈求上级能够给自己一个好的评语。

而何茂才更是如此,其身为浙江按察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除此之外,还肩负着监督提学、兵备、抚民、清军、驿传、巡海、监军、水利、屯垦等职责。

这些差事,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而一旦在这个节骨眼上出问题,那么何茂才身为浙江按察使,将难辞其咎,轻则丢官弃职,重则发配充军。

也正是因为如此,何茂才方才会当着众人的面,向身为浙江巡抚的赵贞吉提及此事。

何茂才不敢奢求最上等的评价,他只希望赵贞吉能够给予自己一个中等的评价,保住现有的位置就行。

待赵贞吉的话音落下,只见何茂才的脸上浮现出感激涕零的神色,只见其低下头,沉声应道:“多谢巡大人!”

赵贞吉闻言,向何茂才略微颔首,以示回应。

赵贞吉虽然上任不久,但他对何茂才此人,也算是较为了解,其才学、政绩勉强可以得到,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

但纵使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大明朝能够真正获此评价的官员,也不超过一半,其中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是庸碌无能之辈。

……

就在这时,一旁的何茂才仿佛像是突然想起来什么似的,看向赵贞吉所在的方向,又继续道。

“对了,巡抚大人,下官所在的按察使司,主要负责那些商贾的审讯!”

“近日,下官从一些商贾的口供中得知,在这之前,嘉兴袁家疑似与这些商贾合作,共同压低价格,以收购百姓手中的生丝!”

“而在这之前,嘉兴袁家的小少爷袁魁见色起意,强行霸占一名百姓的妻子,并将其丈夫打成重伤,眼下,此人已经被官府押入大牢,听候发落!”

何茂才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片刻,又紧跟着补充了一句:“在这期间,袁家不止一次派人请下官赴宴,但皆被下官正色拒绝,巡抚大人,您觉得……”

何茂才的话还没说完,赵贞吉难掩脸上的激动之色,猛地从座椅上起身,出言追问道:“你方才说的那些话,属实吗?”

在场的人,明显没有预料到,一向云淡风轻的赵贞吉居然会有如此大的反应,不由得怔楞了片刻。

何茂才在察觉到赵贞吉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后,不由得心头一慌,在暗自吞了一口唾沫后,恭敬应声道:“禀巡抚大人,此事千真万确,并无半句虚假!”

在得到何茂才肯定的答复后,赵贞吉的脸上满是如释重负的表情。

毕竟他赵贞吉来浙江任职,一方面是为了接胡宗宪的班,另外一方面便是要暗中查清楚,被这些豪绅富户,所隐匿起来的土地、人口。

而这个嘉兴袁家,在江浙一带是有名的世家大族,兼并了十几万亩的土地。

赵贞吉正愁找不到理由发难呢,但偏偏在这个时候,何茂才就给自己送来了一个绝佳的理由。

他打算先借这桩案子,探一探这个嘉兴袁家的虚实。

随后,只见赵贞吉回过神来,脸上满是怒意。

只见其猛地一拍桌子,看向何茂才所在的方向,沉声道:“哼,霸占人家的妻子不说,居然还敢把人打成重伤,真是无法无天了!”

“如此下去,这天底下的公理何在?”

“何大人,按照大明律来审理此案,还百姓一个公道!”

何茂才自然听出了赵贞吉的弦外之音,赵贞吉这是在暗示自己,借题发挥,将这桩案子彻底闹大!

尽管何茂才不明白赵贞吉这么做的缘由,但有赵贞吉这位浙江巡抚点头,他也就有了办案的底气。

更何况,眼下,朝廷三年一度的大计将至,他何茂才的考语,还需要赵贞吉帮忙呢。

要是能在这个时候,借着审理这桩案子的机会,大肆炒作一番,也能够勉强算作政绩了。

别的不说,保住现在的位置,肯定是没什么问题。

在想明白这些后,只见何茂才异常恭敬地俯下身体,沉声应道:“遵命,巡抚大人!”

眼见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众人并未在总督府议事大厅内停留太久,而是各自告辞离开。

在离开总督府后,何茂才见四下无人,在沉思许久后,方才看向一旁的郑泌昌,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老郑,你说,巡抚大人该不会是看上了袁家的家产,想借此机会,狠狠敲上一笔竹杠?”

郑泌昌听闻何茂才此话,顿时满脸黑线,不假思索地给出了回应:“这怎么可能,人家巡抚大人明摆着是下来历练的,况且别忘了,巡抚大人可是庶吉士出身,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怎么可能为了这一点散碎银子,而自毁前程呢?”

郑泌昌在说到这里的时候,顿了顿,又继续道:“依我看呐,巡抚大人,应该是有别的考虑!”

郑泌昌说完,不等何茂才给出回应,便自顾自地向停放轿子的地方走去。

何茂才见此情形,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地追上郑泌昌的步伐,紧跟着开口道:“老郑,老郑,你别走那么快,等等我啊!”

……

另一边,王廷、鄢懋卿所下榻的驿站内。

早在先前赵贞吉亲自带兵包围织造局,并将织造局总管太监庞谦等人,尽皆押入大牢后,王廷和鄢懋卿便自知大势已去。

毕竟,在这之前,谁也没有预料到,赵贞吉手中,居然会有皇帝赋予的先斩后奏之权!

而在这之后,事情也没有出乎二人的预料,在官府以及军队的联合打击之下,整个浙江,再也没有多少商贾敢恶意压低生丝价格,并强制从百姓的手中收购生丝。

而这毫无疑问,宣告了此次行动的彻底失败!

王廷和鄢懋卿没能完成既定的目标,从百姓的手中收购足够的生丝。

鄢懋卿甚至不敢想象,等自己回到京城后,那些利益受损的高官们,会做出什么事情。

毕竟,这件事情牵涉众多,背后的利益错综复杂,甚至还有传言说,司礼监那边也参与了进来。

朝中具体有多少人参与,鄢懋卿不得而知,但他知道,自己和王廷回去后,必将承受那些人的怒火。

更雪上加霜的是,身为朝廷钦犯的马宁远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牢房,为此,王廷和鄢懋卿将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马宁远口供的真实性。

毕竟,只有坐实马宁远畏罪自杀这一项罪名,他们二人,才能够从这桩案子里顺利脱身,不必承担相应的罪责。

房间内,鄢懋卿正独自一人,啜饮着杯中的酒水,在桌上,还摆放着几碟小菜。

这几天以来,鄢懋卿哪都没有去,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借酒浇愁。

就在这时,只听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鄢懋卿见此情形,不由得眉头微皱,紧跟着吩咐道:“进来!”

话音落下,只听‘吱呀’一声,房间的门被推开,来人显露出身形,正是户部右侍郎王廷。

鄢懋卿见来人是王廷,神色也缓和不少,随后,只见其指着对面的空位,招呼王廷坐下:“是王大人啊,来,坐!”

王廷闻言,也不作推辞,径直在鄢懋卿的对面坐下。

“来,先喝一杯吧!”

鄢懋卿说完,便顺势拿起桌上的酒壶,替王廷斟满酒水。

此刻,王廷的脸上满是忧愁,只见其仰起头,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在这之后,只见王廷看向一旁的鄢懋卿,出言询问道:“鄢大人,咱们接下来可怎么办啊,要是就这么回京城,咱们可交不了差啊!”

鄢懋卿将王廷脸上的表情尽收眼底,摇了摇头,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唉,王大人,咱们现在已经彻底走投无路了!”

王廷听闻鄢懋卿此话,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一丝黯然,他知道,鄢懋卿说的都是真的。

他们此行,不仅没有通过马宁远的这桩案子,牵连到更多的人,甚至连收购生丝的任务,也没有完成。

回到京城以后,肯定没有什么好下场,纵使是能够勉强保住性命,仕途也将就此断绝。

正当王廷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可能会有的应对之策时,只见鄢懋卿看向王廷所在的方向,出言询问道:“对了王大人,咱们还有几天的时间?”

王廷闻言,猛地回过神来,在回忆片刻后,给出了回应:“再过三天,咱们就得结束调查,正式出发,乘船返回京城了!”

鄢懋卿听闻此话,脸上浮现出怅然之色,仰起头,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自顾自地说道:“只剩三天了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