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陛下真棒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89章 香闺中,惊闻捷报来(1 / 2)

作品:《陛下真棒

如此一来,既能够继续保证段氏商社棉花的供应,同时还能够让那些西夏汉民老实话听,不敢乱来。

至于剩下的绝大部份的土地,高璋业已经在写给师尊的私信里边提到了一个十分完美的构想:军功授田制。

这种东西,自秦汉以后,就已经不再施行的制度,高璋之所以要提出来,首先一点就是,西夏已然离开大宋太久。

即使有汉民,也都一直处于西夏的统治之下,渡过了百年光阴。

再加上西夏的汉民并不多,主体还是党项、吐蕃还有许多的草原部落构成。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想要将这片土地光复之后,想要长久的掌握在手中。

就必须要往这边迁徙人口,让大宋的百姓们在此耕耘,在此成家立业。

只有百姓们将这里的利益视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才愿意留在这里生根繁衍。

可问题在于,迁徙人口这种非自愿行为,必定会遭遇到各种波折和问题。

再加上大宋的那些官吏是什么鸟样,高璋也很清楚,指不定会在人口迁徙等大政之时,还会红着眼珠子的继续上下其手。

到时候搞出什么民变之类的问题,肯定又会上书朝廷,不是微臣不努力,只是刁民太厉害。

所以,军功授田制,对于西北边陲而言,则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首先,将士们立功,必定要奖赏,而对于老百姓们而言,没有什么比手中握有土地更加的实际。

而且一旦这些将士们接受了这些土地,必然会将自己的亲人迁徙而来,又或者是雇佣人来耕作,久而久之,在这里扎根繁衍的汉人必然会越来越多。

例如这靖远堡,以及整个西寿堡秦军司,田地说起来,开垦地并不算太多,但是至少也有将八十三万亩。

而根据收集来的资料,这一带为汉人经营之时,最盛时,足有一百五十万亩的田地。

虽然多数是旱田,可是单凭这些田地,抛个虚数,那也足够养活十万左右的人口。

不过,考虑到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高璋决定先跟师尊略微一提,看看师尊对于此事的态度到底如何,再来决定下一步。

#####

东京汴梁,樊楼那李师师的独院里边。

阁楼内,铁炉子散发着暖洋洋的热气,铁炉子上的水壶,咕嘟咕嘟冒着泡。

让水蒸汽持续地飘荡在屋内,让屋内的空气温暖而又不会显得过于干糙。

那张身经百战还是千战的大床,仍旧坚挺而又稳重地立在屋内。

此刻,那位艳冠群芳,名震东京的师师姑娘正慵懒地蜷缩在床上,身上披着轻薄的被子,一条粉嫩白皙的手臂斜撂在床沿,显得那样份的外的醍目与诱人。

只是此刻,身上只披着一件薄袍的大宋天子,此刻就像是一位坐怀不乱的真君子,又像是遁入了空门,六根已净的得道高僧。

只是拿眼睛瞄了一眼那边,嘴角扬起了一丝温暖而又充满温情的笑容。

已然站在了那书案跟前,研好了墨,然后开始对着那此刻正在慵懒沉睡的师师姑娘开始挥毫泼墨作画。

虽然如今正值严冬,可是此刻,美人堪比花娇,那慵懒沉睡,露胳膊露腿的诱惑,实在是令人眼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