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的人渐渐散去,会场里只剩下七个实习生。

你看看我,我看看他,面面相觑,默然无言。

“嗡嗡嗡……”手机震了两下,胖胖的女生连忙接通。

“程老师,我是鲁小惠,上次录节目,我还向您请教过……”

“对,这两天在保定取外景……嘉宾老师是崔研究员……”

“没遇到难题,就想问问您,李定……哦,李定安老师您认识吧?”

“哦对对……他今天来剧组,帮忙看了一件东西……崔老师说他是故宫的客座馆员?同学们既惊讶又佩服,就想着学习……啊,我们学不来?”

……

渐渐的,五官拧到一起,圆圆的脸皱成了一团。

六个人紧紧的围在四周,表情越来越难看……

……

餐厅在八楼,下层楼就到。

人不多,宁晶、苏秀、李定安、于徽音、副导,再加崔立六个人。

几句寒喧,然后落座,崔立的两只眼睛来回的在李定安和于徽音的脸上打量。

完全是下意识,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崔老师,怎么了?”

“哦,没怎么……”

看李定安眼神不对,崔立急中生智,“刚才在会议室,一群年轻人兴奋的不行,说岁数都差不多,李老师你却这么优秀……我才想起来,你才二十出头!”

兴奋?

应该是惊悚吧。

让几个实习生觉得天都塌下来的事情,李定安压根就没当回事:这都要计较,啥事都别想干了。

于徽音也不以为意,轻轻的抿了抿嘴。

“哦,对了……”

崔立又想起来了一件事情,连忙拿出手机:“李老师,麻烦伱看一下这件东西。”

李定安偏过头:勺子?

确实是勺子:勺头约有拳头大,柄长三十公分左右,整体漆黑发亮,莹莹生光。放大图片,隐约能够看到细密的颗粒。

第一时间,李定安就想到以前农村那种用了十几年,一直没洗过的生铁勺:包浆又黑又亮,光滑晶莹,甚至有一种玉质的视感。

但这柄肯定不是:这是黄铜或是紫铜埋在干燥的土质中,产生类似“电化学腐蚀”后产生的氧化铜和氧化亚金层。

埋的时间短了都不行,至少要两百年以上,因为像黑漆,考古界称之为“黑漆古”,古玩界和鉴定界又称之为“传世古”。

至少有两层:第一层氧化铜,第二层氧化亚金,而氧化亚金又不太稳定,所以这种包浆没办法伪造,也是红铜器和紫铜器的鉴定依据之一。

只是一张照片,没办法给出具体的年代,李定安也只能推断,这东西入土时间大致在两百到三百年,出土时间更不好断定,得看到实物才知道。

就是器形有点怪:三百年前是康熙时期,没人会用铜勺,但除了勺,委实再想不出这东西还有什么用处?

狐疑间,李定安又把照片放大了点,仔细再瞅:长柄中间好像还有纹饰。

看着有点像……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