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在美国开诊所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62章 我好羡慕风啊羡慕雨(1 / 5)

作品:《我在美国开诊所

第262章        我好羡慕风啊羡慕雨

旧金山的元宵节风和日丽,杭城的元宵节阴雨绵绵。

倒春寒来袭,街头上许多人又重新穿起了羽绒服,仿佛一夜之间,凛冬又至。

杨雪俊已经辞掉了导游的工作,来到杭城租了个房子,开始正式跟着国家级名中医,许氏中医第四代传人,许嘉雯许大夫,学习中医医术了。

许大夫看中了合适的弟子,不收学费,只是让她以后悬壶济世时,对外宣称是许氏中医第五代传人就行了。

如果以后再能收徒,也将许氏中医传承下去。当然,最好是从许家子弟中找一个资质出众的弟子,不过这种事可遇不可求,只能看缘分。

杨雪俊就跟许大夫开玩笑,说道:“老师,要不我以后多生几个孩子,过继一个给您当孙子,让他姓许。”

许大夫就笑骂:“鬼灵精的,那也要看你老公愿不愿意啊?”

不得不说,许大夫还是有点儿心动的,心说这丫头怪会哄人的。

杨雪俊嘻嘻一笑:“愿意,他一定愿意。不愿意我打得他愿意!”

“哈哈,闹得你们夫妻不和那就不好了。不过,你还是先把自己嫁出去再说吧!”许大夫轻轻拍了拍她,怪心疼的,这丫头,男朋友都没有呢,就想着多生几个,给我过继一个干孙子了。

这份孝心,没得说。

其实,许大夫虽然有儿子女儿,奈何,几个家伙都不争气,她只有孙女、外孙女,还真没孙子和外孙。

杨雪俊说那话的时候,心中想的便是周乔。

事实上,若是周乔在此,参与这场不着调的讨论的话,他是无所谓的。他那么多女人,将来子嗣不知道有多少,给许老师过继一个,继承许氏中医的衣钵,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之事。

如果多米特里院士知道,也许会兴奋地招手叫道:“给老师我也过继一个,跟我姓,继承我科布家族的基业。”

多米特里·科布院士出身权贵之家,也是美国根基深厚的世家之一,奈何,到了他父亲那一代,就人丁单薄,到了他这一代,更是超越他父亲,索性都无后了。

多米特里院士年轻的时候醉心于科研事业,比较任性,执拗,跟父亲吵架后,偏偏来了一出丁克,结果现在这个局面就这样了。

杨雪俊租的是一个城中村的单间,一间小小的卧室,带卫生间和小厨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偏偏还很贵,一个月都要快2000了。

幸亏她之前还有点积蓄。然后竹海县的房子租了出去,差不多一个月2500左右的样子,生活暂时还过得去。

她不仅学中医,更是将丢了好久的英文捡了起来,每天抽出一个多小时练习口语和听力。学习英文不像中医那么变态,但是每天也在缓慢进步着。

“我好羡慕风啊羡慕雨,它们可以经常见到伱,而我就算走上千万里,也不一定看到你……”

阴雨天气,但杨雪俊的“闺房”布置得很温馨,她开着空调,暖烘烘的,也没有出去“浪”,每天从医馆回来,就是潜心琢磨医术,学累了就练练英文调剂一下。

毕竟,她是准备去美国的,英文不练好,就多有不便。

“这种不锈钢针还可以!”她把玩着指尖的不锈钢毫针,开始给自己施针!

“脾俞”、“足三里”、“行间”、“关元”……都是治疗月经不调的。

先用泻法,再用补法,轻轻捻转提插,感悟着经络之中的气机。

通过这些天的自我钻研以及许大夫的言传身教,杨雪俊已经掌握了“气感”。

许大夫说,在中医上,这个叫“得气”,也就是“气至病所”,绝不是胡乱拿针扎穴位。

找不到气感,无法做到“气至病所”,针灸就是没有效果的,有害无益。

而“补”和“泻”,是针灸里的手法,所谓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补”用于治疗虚证;“泻”则适用实证。

通过不同的手法,捻转、提插、摇、按等等,产生不同的刺激强度和特点,从而取得相应的疗效。

补泻的种类有很多,“迎随补泻”、“提插补泻”、“疾徐补泻”、“捻转补泻”……

另外,许氏中医还有两门秘传绝技,是《金针赋》中的“烧山火”和“透天凉”,许氏中医从第一代老祖开始,世世代代精研《金针赋》,不断地推陈出新,到了现在许大夫这一代,这两门绝技已经推演至第三个版本,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烧山火”和“透天凉”。

若是杨雪俊能将“烧山火”和“透天凉”掌握,离出师就不远了。

她咖位尚浅,跟着许大夫学习针灸,也就入手了普普通通的不锈钢针,一套十几支,长短粗细不一的那种。

这种不锈钢针,有几点好处,硬度足、不生锈、便宜,而且能做到很细,扎人,噢,不,给患者施针时,由于非常锋利,没有那么疼痛。

古代用金针、银针,实则是冶炼技术落后,用普通的金属,比如铁针,容易生锈,会造成一些医疗事故,比如感染。

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感染可是一件大事,会要人命的那种。

但是现在的不锈钢材料,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