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谋划(2 / 2)

作品:《修仙:当你把事情做到极致

南北对立,各持一方,势在争龙。

这等局面,历史上也曾有过几次。

但历史上的几次佛道之争,大多都是点到为止,毕竟同为正道,还有妖魔威胁,分个高低也就算了,实在没有必要见生死,甚至破山伐庙,灭其道统。

唯独这一次……

双方之间的火药味很浓很浓。

先是那鸣霄观主发难,昭告天下修士,十方道门,说那普渡慈航为妖魔幻化,手中还持有上古遗留之物,要吞噬天下生灵,作为修行资粮。

后是那护国法丈反击,同样昭告天下,十方道门,说其才是妖魔幻化,所谓郭北三修,其实同为一妖,来历不明,所图甚大。

此外,那郭北书院之中,所谓的善类精怪,也都是妖魔之属,什么灵丹妙药,都为血肉练成,就连书院产出的资粮,也是饲养人族修士,强迫其以文气法力等事农而成。

总之,双方都说对方是妖魔,都说对方来历不明,图谋不轨,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

若他们两个都是孤家寡人,那也就算了,真打起来,哪怕同归于尽,也就死两个人而已。

可他们不是,他们各自代表一方道统,一方势力。

此外,他们的个人魅力还无比强大。

鸣霄观主,嫉恶如仇,急公好义。

护国法丈,大德圣僧,佛法慈悲。

双方各自都有一批拥趸,甚至将南北两地的道门佛门拉上了战车。

如白云观,那长荣真君,就对这位鸣霄观主死心塌地,坚定的认为那护国法丈必是妖魔幻化,为此不惜行走各方,邀请十方同道,请求昆仑山借出昆仑镜,一照普渡慈航真身。

南方七省,道统众多,不少真君都如长荣这般,坚定站在了那位鸣霄观主身边。

北地六省,也是如此,作为千年难见的大德圣僧,那普渡慈航的佛法实在高深,各大佛门,无不拜服,同样登上了他的战车。

所以,这件事情,已不是他们两人单独的生死之争,而是南北两地,佛道二门的存亡之战。

一旦爆发,必定惊天动地,造成死伤无数。

后果太过严重,以至于各大道门都有些惊恐,害怕局面失控。

最后,在各方穿针引线下,两年前召开了一场佛道大会,各自将那鸣霄观主与护国法丈请来,再让昆仑山借出昆仑镜,查验双方的身份,证明彼此的话语。

结果……没有作用。

这两人,一位是道法天师,一位是佛法圣僧,且都修炼了天机之法,纵是昆仑镜都照不出他们的根底。

即便如此,双方仍是不愿退让,依旧坚定之前的说法,最后又是一场口水战,几乎弄得局面失控,险些就将这佛道大会,演变成为佛道大火拼。

昆仑镜都照不出他们底细,那这争论自然也得不出结果。

双方仍是各执一词,不愿退让,南北佛道之战,已是势在必行,根本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

对此,北地道门,南方佛门皆是无可奈何,只能暂做中立。

如今前来的一众真君,都是北方道统之人,因为南方道统,无论道佛,都已纳入郭北书院体系,自然不会前来围观。

既是北方道统,那佛门之人,肯定偏向于普渡慈航。

所以,那两名僧人表现得很是干脆,不与许阳争论,留下灵丹,转身而去。

余下一众道门真君,见此亦是无可奈何。

作为北地道统,又是道门真君,他们自然偏向于许阳一方。

但慈航普度这位护国法丈,做事确实无可挑剔,虽为佛门圣僧,但在北地道门之中却有极高威望。

他们几人与其道统,同样不愿站队,只能选择中立。

如此,收下灵丹,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可不收,又驳了这位鸣霄观主的面子。

几人有些无奈。

许阳亦是摇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诸位道友,好自为之吧!”

话语之间,已有送客之意。

几名真君相视一眼,也欲离开。

但方才转身,又有一人回头,好奇问道:“天师,此番诛魔,可是又开了罗天大醮?”

许阳坐在云上,点了点头:“不错。”

“这……”

几人听此,都是一惊。

罗天大醮,道门大祭仪,虽效用非凡,但消耗巨大,纵是一国倾力,也开不了几次。

看那陈朝,立国三百余年,至今也就开过五次道佛大祭仪而已。

五年前,对那邙山妖魔,郭北一县之地,就开过一次罗天大醮。

五年后,对这黑山老妖,郭北占据南方,竟又开一次罗天大醮。

这……郭北书院的家底如此丰厚?

间隔五年,连开两次大祭仪?

以小见大,触目惊心。

反观北方,虽有新帝登基,佛门助力,大行新政,但腐朽中兴的效果,哪能比得上新生奋进?

别说两场大祭仪,就是一场,陈朝现在怕也办不起来。

形势优劣,实力强弱,逐渐分明了。

只是……

那人望着许阳,神色迟疑,但最终还是按捺不住疑惑:“天师,以你如今修为,飞升轻而易举,何必非与佛门不死不休?”

“是啊,不如放下争端,携手共寻大道如何?”

“南北两地,牵连佛道,若起战事,必定生灵涂炭啊。”

“天师,此事当真没有缓和可能了吗?”

几名道门真君听此,也是纷纷出声劝说。

作为北地道门之人,他们还是偏向于中立的,很希望双方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

许阳摇了摇头,平静说道:“我话已尽,无可再言,诸位记在心中,日后自见分晓!”

说罢,也不管几人反应如何,佛尘一扫,驾云而去。

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但这些年,他一直在劝说各大道门,甚至佛门,提防普渡慈航。

有些“热脸去贴冷屁股”的感觉。

并不是他犯贱,而是这能给慈航普度添堵。

此外,还能埋一手伏笔,有助于将来他收取各门道统,正法传承。

几世为人,还当了近千年的人间帝王,这种一时不被人理解,甚至谩骂的事情,他做得多了。

世人理不理解,感不感激,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能否达到目的,收获成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