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接兵(1 / 4)

作品:《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114章接兵

这才是春末初夏,离秋收还早呢,就没有粮食的话,有点难以想象。

保定的地方官也是好奇,如果这个点都有饥荒,那太原那边今年就有难以想象的大饥荒了!

贺珍听了,露出一点愤怒之色说道:“据那信使交代,似乎是李贼大军离开太原的时候,把太原的粮草都带走了!”

李自成的军队,每控制一个地方,都会追赃助饷,哪怕是投降的那些地方,也是会追赃助饷,区别最多是强度的大小。

如此一来,本来当地富户肯定有存粮,但是追赃助饷之下,粮食财富都会被李自成军队搜刮。如果再分之与民,那没什么好说的,可如果把这些都带走的话,可想而知,就等于是把地方上刮干搜净,地方上的人铁定会遭受饥荒!

震惊之下,崇祯皇帝当即下旨带信使,亲自审问。

结果这一问之下,基本上就把事情给还原了。

原来这里面是好大一个陷阱,等着他去踩。结果没想到,他惦记先打败李自成的偏师,就回师北直隶而没有南下,幸运地躲过了这个陷阱。

留守太原那边的李自成军队,已经几次派信使求援,但是都没有音讯,似乎是不理不睬。

听到这个真相,邵宗元等人都是大惊失色,随后转为愤怒,纷纷痛骂李自成的残忍无道。

崇祯皇帝听了,当即震怒道:“传旨天下,公告此事,朕可赦其他被逼无奈而造反的贼人,独不赦如此丧尽天良之贼首!”

这是一个好机会,他当然不会错过。

因此,王永吉听了,便立刻询问道:“如何不可?何以不可?”

他至今还震惊于大明皇帝的神力,可以说,大明皇帝是他最为佩服的人了。

想着这些,王永吉有点意动了。

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刘芳亮军中的杂牌军,是刘芳亮从太原一路进攻北直隶的路上收编的朝廷官军。也是如此,他们才会在见势不妙时就选择放下武器投降。

吴甘来看向他,马上解释道:“前些日有锦衣卫校尉经过居庸关,是从山海关那边返回的。算算时间,山海关那边该是知道陛下在晋地征讨贼人,可如今贼人却到了京师而又不见陛下,下官怕山海关那边会被骗!”

他在满清那边有很多认识的人,多次收到清国皇帝还有他的那些亲朋给他的信,早就知道清国对关内其实是有野心的。

对此,崇祯皇帝不由得也是感慨,做事还须堂堂正正为好,否则一旦阴谋败露,则必会反噬。

这边无奈,便派出信使,急赴京师问情况。

至于刘芳亮的嫡系老贼,大都是有强烈的抵抗意愿而被杀,又或者见机不妙不愿投降,便跟着刘芳亮逃跑。因此,三万俘虏中的老贼不说没有,肯定是很少的。

而这一次,李自成怕谣言被揭穿,就给了很短的期限,不让他们有慢慢核实的机会,这就让他们都着急了。

两天之后,一切准备妥当,吴三桂正要领军出发时,却突然得到夜不收报回去的消息,说围攻京师的流贼退了!

这一下,他们就有点傻眼了!

族人都在宣府巡抚手下过活,莫日根虽然不以为意,还是接过了书信,日夜兼程赶往蓟镇。

特别是当今皇帝把粮食分给他们作为对比,更是显出来当今皇帝的仁慈,以及贼首的冷血。

吴甘来在末尾也署了名,然后用印章在封泥上用印。

朱敏泰一听,有些吃惊,当即问道:“怎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