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刀下留人(1 / 4)

作品:《上吊之前,崇祯掀桌

第162章刀下留人

不过这种事情,要是换了以前,在朝堂上提出这个换人的事情,绝对是有一堆文官会站出来喷。站在道德的高地上,指责这是和建虏媾和,有辱朝廷威望啥啥的。

但是,此时的崇祯皇帝,才不在意有没有文官会反对。想要拿他来刷声望的,他不介意教他们“后悔“两个字怎么写!

不过他估计,在他掀了桌子,破坏了他们原本熟悉的那套规矩,亮了屠刀之后,应该没什么文官敢来糊弄他了。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皇帝做出了这个决定,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

孔有德和耿仲明见皇帝态度坚决,不由得非常感动,也不顾甲胄在身,先后双膝跪地,向崇祯皇帝磕头,同时激动地说道:“末将替三千将士叩谢陛下隆恩!”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反而愣了下。

说真的,他一开始想的,其实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家小,却全然忘记了他们的手下,一起归顺朝廷的那三千将士,绝大部分应该也是在辽东有家小的!

为什么自己会忽视了这三千将士的家小呢?他们的处境,是和孔有德以及耿仲明一样的啊!他们也有家人,因为他们归顺朝廷,他们的家小肯定会被建虏报复!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在心中检讨自己了。

君为轻,民为重,更不用说,自己在后世,其实就是属于民这个群体中的。后世的教育,也都是强调民这个群体。

想到这,他暗暗地警醒自己,提醒自己,以后的国策上,一定要多考虑普通百姓,唯有如此,才对得起自己穿越的这一次机会!

随后,崇祯皇帝便开始论功行赏。

昌平之战,基本没大打,崇祯皇帝带头冲锋就结束了战事;随后的追击战中,是新归顺的降军出了大力,伤亡也最重。另外,能让这次战事如此顺利,还得益于偏师出征辽东。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以孔有德、耿仲明利用信息差背刺建虏,才得以打败锦州建虏,夺取海州。

在塔台下,绑着上万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此时,就听多铎又在问多尔衮道:“外面跪着的那些汉狗,还留着干什么,一并抓了便是!”

他迅速看完之后,不得不把奏章和明国的信都传给代善看。面对乱成一团的现场,他也没法当机立断,做出决断,最终,所有亲王贝勒都立刻回宫,商议这个事情。

就听多铎向多尔衮说道:“那些汉狗都已经抓起来了,一个都没漏,大概万人左右!”

大清国的所有亲王贝勒,基本上也都在。小皇帝还不懂事,虽然有太后在背后指点,可毕竟是太小了,更主要的还是多尔衮在主事。

要做到这事,也是很容易的,多尔衮自己肯定不会认罪,那就追究叛变的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的罪责了。反正事实上也是,如果不是孔有德和耿仲明的背叛,关内的局势说不定就是另外一种了。

这一路上,被押送的这万余人是强自按捺着心中喜悦。他们从断头台上被带走,就知道那“刀下留人”可能是成真的了。

这些人该是被大清认定不是很可靠的汉人,所以要他们来行刑以表忠心吧!

虽然他没想过当了摄政王之后要当真正的皇帝,可这女人这么早就收买人心为她儿子的将来铺路,他实在是心中不舒服!

此时的他,已经明白,不管他出什么难题,布木布泰是铁了心要结一个善缘,真是可恨自己把这好处送到了她手里。

而对祖大寿这样的人,同样是非常震惊,朝廷竟然要用俘虏来换他们这些人?这简直是闻所未闻,怎么可能呢?

对于朝廷,竟然会在意他们这些人,不用俘虏去炫耀赫赫武功,反而是来换他们?

就见那快马到了塔台前,立刻翻身下马跪地,同时从怀中取出一个盒子,双手呈上,同时大声喊道:“留守三屯营的大清勇士还有两百多活下来的,明国愿意用他们交换这些人!”

对于汉人到底该怎么处置,代善也是倾向于比较谨慎,而不是类似多铎这种对汉人喊打喊杀的。此时听到多尔衮问他的意见,他便点点头道:“你是摄政王,你说了算!”

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的投降,他们的家小自然要抓。作为和吴三桂关系密切的这些汉人,也有很多人要求抓了血祭。听到风声的这些人,就赶紧来请罪,一直跪在外面。

多尔衮考虑了一会,忽然问多铎道:“祖大寿人呢?”

后院大堂内,一名仆人匆匆入内禀告道:“老爷,少爷他们回来了!”

祖可法也是跟着恨声说道:“都是该死的吴三桂害的,这事只能怪他!”

那少女在呜呜呜地哭,而少年的嗓子已经沙哑,但还在喊着忠于大清,和他爹势不两立的话。

多尔衮想到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抚那些战死将士的家属,特别是满洲族人的那些。这是大清的根本,不让他们释放下心中的悲愤,后面的事情就有些难办。

真要把汉人都杀了,那辽东就绝难繁华起来,大清的国力也就不可能强大起来。

孔四贞也是抬头盯着那快马,非常震惊地低声说道:“是神仙,是神仙来了么?”

不就是死人没有活人重要,把活人救回来,那些人就会对这个皇帝死心塌地效忠么?

代善和多铎等人,在大殿内的,几乎有一半人是因为尼堪驻守三屯营,才让他们逃过了明军的阻击,得以逃回辽东。此时,代善等人,自然不会反对,就由着多尔衮把留守三屯营的那些人,都越级追封。

多尔衮用手指着他们,大声喝道:“今日先以背叛者的家小,血祭大清的亡魂。等到他日,孤必亲领大军把他们抓回来,再祭奠大清的忠魂……”

“不!”多尔衮听了,便立刻对他说道,“祖大寿和吴三桂是舅甥关系,且祖大寿第二次降了我大清之后一直称病不肯效力,其心可诛。就让外面的那些人去拿了祖大寿,由他们亲自动手血祭祖大寿。如此,既能对得起那些战死的族人,也能让这些人明白,唯有他们这样真心为大清效力的,才能免死,像祖大寿这种,大清必杀!”

如果没有吴三桂领关宁军入侵辽东之事,那肯定没这些人什么事。但是,随着吴三桂领关宁军攻打辽东,杀了好多大清军民,又把海州和周边的粮田全都破坏,这就引发了大清上下的愤怒。

大堂内的躺椅上,躺着一个头发胡子都已经半白的老人,听到声音,便睁开眼睛,同时坐了起来。

原本的话,多尔衮靠着自己的实力和多铎等人的支持,和代善等人妥协后处理完善了内部的关系。但是,这次入关的损失巨大,已经让很多人对他不满,权力的更替很容易再次发生,影响大清的稳定。

孔有德和耿仲明自然是认得这些俘虏的,立刻记下这些俘虏在建虏中的官职和姓名等,然后写了信,由蓟辽总督黎玉田过目之后,立刻送往辽东,实施换人的事情。

很自然的,崇政殿内又吵成了一团,各种想法的都有。

祖大寿见了,便开口说道:“你们是孔有德的子女?省点力气吧,砍头是一定的。除非……”

这话一说出口,所有听到的人都震惊了。当然,这个震惊也是有所不同的。

总之,吵到最后,崇政殿内各抒己见的人,谁也没法说服谁;而黄马褂又来禀告,说皇宫外面请愿的人很多,彼此意见不同,都已经在皇宫外打起来了。

他自己很明白,他是不可能再见到当今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