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九十年代(02)(1 / 2)

作品:《女配的自觉[快穿]

市集里很热闹,有人干着嗓子叫卖,有人用喇叭循环播放。也有摊子前生意太好,人太多,老板一直高声的招呼,忙的不可开交。

顾嘉敏走到卖小吃的摊子,一通乱买。

一会儿功夫买了一大堆有的没的,顾爸爸带着姐姐,去批发部买了酒,饮料,烟,还有走亲戚的一些礼品。

来来回回好多趟才搬完。

一次等到中午才回家。

回家的日子,走亲戚,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大年初二,外嫁的闺女回娘家。亲顾小姑在城里工作,丈夫是县城手艺最好的裁缝,丈夫家里的父母过世多年。

按说后边儿每年都回来过年,顾小姑结婚以后,不只是没有回来过过年,就是大年初二也没有回来过娘家。

倒是住在马路对面的幺爷爷一家的四个儿子都在城里工作,但年年都回来过年。女儿们搁一年回娘家过年一次,不回娘家过年的那一年,但年初二怎么着也得拖家带口的回来,回来了一般都是住到上班的前一天回去,在夫家的地位想想都知道。

至于四位儿媳,都是县城的人,平时都能见到自个儿的父母,对于回婆家过年也不抗拒。

农村过年比城里热闹,孩子们喜欢,她们就没啥好说的。

今年堂姑们都在夫家过年,但大年初二,一早上就拖家带口的赶了过回来,最早的肯定是住的最近的大堂姑国华姑一家,包括大堂姑结婚了大女儿,也带着孩子丈夫跟着亲爹妈一起回村里给外公外婆拜年。

顾嘉敏家里就简单多了,隔壁就住着亲大姑顾大姑一家人,还有一家隔壁只隔了一间空地基是二爷爷都独女国珍姑一家人。

二爷爷夫妻过世的早,国珍姑是顾爷爷顾奶奶抚养长大的。结婚,都是顾爷爷管的。

国珍姑年纪大,只比亲幺叔小十岁,现在也是做奶奶的人,她丈夫去世的早。也就一个独子,早已结婚,有了孩子,孩子都要结婚了。

初二一早,国珍姑就带着一家人过来,“三叔,三婶拜年了。”

顾爷爷看着欢喜,招呼侄女坐,“你让孩子们去你幺叔家拜个年,然后你让建业一家几口去他丈人老子那边拜年,你最近几天就来家里帮个忙。”

国珍姑笑的点头,“嗯呐,我就盼着能过来蹭饭。”

拜完年,建业哥一家人去了丈人老子那边拜年,也不远,就在隔壁村,隔着一条河。

顾大姑一家早早的就过来,金燕,金飞坐在火塘边,捧着自带的茶缸子喝奶茶,是顾嘉敏带回来加工的。

“姐,好喝不?”顾嘉敏问道。

金燕点点头,“好喝,丝滑的很。”

“你说,如果大姑去市里开家奶茶店,兼具卖一些炸货,炸肉串等,生意会好不?”引导着。

“会啊,肯定会的,你会做啊?”金燕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嗯,姐,小飞还有一期就要高考,让我姑去陪读,顺带的赚些零花钱。以后小飞说还要读研读博,那不是小钱。姑父的工资也不高,你也刚上班,你的钱得存下来自己买房。

我瞧着,让我姑做点小生意。我听小飞的意思是想留在京城,那京城可是不好留,即便你有工作留了下来,那到时候的房价估计也是天价。一般人等闲买不起。

等小飞毕业以后,我姑也可以继续在市里做生意,攒一些钱贴补你一些买房,也能存一部分给小飞以后买房。等有了房,才能说在一座城市定居了下来。”

金燕是记者接触的资讯比较多,想了想说,“你说的对。是该想想出路了,只是那是你的秘方?”

“没事,我又不做老家的市场。你以后多帮衬一些大姑。”

坐在一边的大姑父也赞同,感谢的说,“敏敏,谢谢替我们着想。没想到一年多没见,你的变化可大了。”

“姑父,我家盖房的时候,你多看顾些,等年底回来,过完年我们才能带爷爷奶奶出去到时候就麻烦你帮忙多照顾。”

“那是应该的,不用你丫头交代。家里盖房装修的事情我肯定会看顾好。”

工商所也不是天天都忙。

有一半的时间是稍稍清闲些的。

一家人坐在火塘边,一会儿功夫,对面的一大家子齐了,呼啦啦的全来了顾嘉敏家里,“三伯(三爷爷三外公),三伯母(三爷爷,三外公)过年好!”

老人看见孩子们,打心眼里欢喜。如往年一样,侄子侄女们给老人红包,老人们给孙子孙女们红包。

顾爷爷,顾奶奶掏出来红包,一个个的给红包,笑眯眯的。

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如往年一样,中午饭在顾嘉敏家里吃,晚饭都去幺爷爷家里吃。

顾国华知道二女儿在羊城多亏三伯一家照顾,坐在堂弟身边说,“老弟,多谢你们照看辉芸两口子。孩子都说了,舅舅舅妈对他们真好……”

顾爸爸接过堂姐夫老童递过来的烟夹在耳朵上,说,“前几天我帮杨峥去杨家送东西,那边的父母说,他们那边可能去不了,到时候辉芸生的时候,华姐,童姐夫,你们去不?”

“去,我本来还要两年才退休的,为了辉芸我开年还上一个月班交接好就退休,到时候与你姐夫一起去,给他们看孩子。以后未来几年都要待在那边了。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们多多照顾。”

“没事,照顾啥,说那么客气干什么。我们都是一家人。还有辉芸两口子都是成年人,哪里需要我们照顾。

以后你们在那边也蛮好,我爹妈今年不去羊城,就在家里盖房子,等以后他们再去,你们也在那边,他们不知道多欢喜。”

“那是。我们也高兴,在外地还能和自家人住在一起,高兴着你呢。”

堂姐弟两聊的高兴,另外一边,已经组成了牌局。几桌字牌,麻将已经干起来。

座子底下都放了炭盆,一个个的,都忙活开来。

后边厨房里,顾嘉敏已经端着卤好的牛肉,还有卤好的鸭脖,鸭爪,鸡爪走了出来。

“卤货来了,一桌一拼盆。凑合着吃着,好吃不好吃,给个意见。”顾大姑全程在厨房看着侄女做卤货,侄女教她卤料怎么配比。

姑侄俩一个认真教一个认真学。

顾嘉敏给今天唯一的表姐夫那桌是最后送去的,表姐夫与幺爷爷的二闺女(国英)还有幺爷爷家的二儿媳以及幺爷爷的四儿子四人在打麻将。

表姐夫不知道怎么瞟到隔壁一桌的卤货拼盘,当下就嚷嚷,“顾嘉敏,你可别偏心啊,我们这盘的卤货到怎么没有几块牛肉啊?”

顾嘉敏是统一切好牛肉一盘盘的放的,放到最后一盘少了点,她也没有添置,就想着将就着,等下就要吃午饭。

也没有想着要偏向哪一桌。

听到表姐夫那么一说,心里不得劲了,“张哥,我可没有偏心,切的时候,就切了一块牛肉。放的时候也没有分每一盘打上记号刻意送给那一桌。

端的时候随意端的,给的时候也是随意给的。牛肉少了些的,但鸡爪鸭爪鸭脖子可不少,少几块牛肉,哪儿来的阴谋论?”

她一直不喜欢这个表姐夫,虽然是个初中老师,可那性格跟他的长相一样不讨喜。

见了他都觉得他烦人。

张姐夫停下手中的牌,抬眼正视顾嘉敏,眼神锐利,“顾嘉敏,你对我是不是有什么意见?对我与对杨峥的态度一直都有差别,我刚才就是随便一说,你刚才那一本正经的,语气也不好的怼我,啥意思?”

“没啥意思,你的语气你自个儿也回忆回忆,多阴阳怪气。是有差别,打从你第一天来我家拜见我爷爷奶奶,我就不喜欢你。你一副高高在上,老子最厉害的样子,对我家诸多挑剔,好似你不是出身农村一样。

你呀就跟我那结婚十几年也不回娘家一次的小姑一个德行。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再好,也掩盖不了你们内心的龌龊。嫌凭爱富,你有啥好嫌的,你家比我家还穷。

第一次来我家,你眼神中的嫌弃丝毫没有遮掩。

你知道我第一次见你,就想到了什么吗?

我一眼就看穿了你,因为自身条件极差,差到惨绝人寰,就极度自卑,自卑到极致就特别的要面子,极度的虚荣。

你家穷,你还长得磕碜,就故意到我大表姐面前展露你数学方面的才华。让她对你崇拜,最后你啥也不用出,就得了一个漂亮妻子,还有妻子娘家送的县城房产。

到了我家,我永远记得你出去与我表姐说的第一句话:你三爷爷家里咋那么穷?一家人都懒吧,这个社会还穷成那样,真是有够丢脸的。”

顿了一下,顾嘉敏目光移到国华姑的大闺女身上,“大姐,我没有说错吧,你们才结婚两三年,这话你还记忆犹新吧?当时我就想冲出去甩他巴掌,可惜那时候我更小。个头没有现在高。

大姐,你老公咋好意思说出来那话的。我家为什么穷,我家里穷是因为懒吗?你老公不知道你难道不知道,我没有听见你辩解一句,倒是说了一句:没事,你不喜欢我们少来就是。

说实话,从那一刻开始,我知道你已经被他影响,已经不是我记忆中,每年放寒假来幺爷爷家里的那个甜美心善的漂亮表姐。

从那一刻,我也不欢迎你们两口子来我家。

今天也是,以后也是。”

说到这里,顾嘉敏短暂的停顿一下,继续说,“你拿什么跟峥哥比,峥哥人好有责任心,三观正,从不嫌弃人家有钱没钱,他与别人交往,只看那人的三观是否正,从不看那人的钱包厚不厚?

我给你算个命,不出三年,你在县城教书的能力会声名鹊起,但同时也会臭名远扬。”

顾嘉敏背脊挺的直直的,一席话把张大姐夫彻底激怒,但面上他假装淡定,坐在椅子上,淡淡的说,“你不欢迎我们还不愿意来呢。要不是看在外公(顾嘉敏幺爷爷)的面子上,我认识你是老几?

我有本事,我自傲一点怎么了?还有我丈人他们陪嫁一套房那是认为我不错,关你什么事?我就是嫌弃你们家怎么了,你看看你现在像什么样子,穷人乍富,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还说我嫌贫爱富,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我家里穷,可我家供出了我,家里的命运就改变了,不穷了呀……”

对于张大姐夫的话,在座都人都不敢苟同。

顾国华实在是听不下去,憋足一口气对着女婿吼,“好了,你们俩口子过去对面,别给我丢人现眼。”

大表姐气呼呼的对着顾嘉敏嚷嚷,“你咋这样欺负你姐夫,说你几句怎么了,在你家做客你让着些不是应该的吗?本来也是你自己给那盘卤货分的牛肉少了,你姐夫才说话的。

不想被人说,你倒是公平一些啊。做了还不让说,哪有你这样的?……”

她还想继续说,顾国华蹭的起身,一把着闺女走了出去,“你蠢到家了。”

童辉明摇摇头,对亲姐很是无奈,“没得救了,也不知道看上那姓张的啥?迷的七荤八素的,连自己姓什么都忘记了。敏敏怼的好,我早就想怼那人,可看在亲姐的面子上,我一直忍着。

那人真是个奇葩,与家里人大牌,不管是我们平辈还是与长辈,输了就要拉着一直打,赢到理想的钱数,就跑人。

输了你有事说不打了,那可不行,那人的嘴巴就一直叭叭的嚷嚷,冲我姐一肚子的火气,全撒在我姐身上。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与我二姐夫那就是个鲜明的对比。

看着他我就头晕,真的,咱家的人再奇葩,也没有他奇葩。敏敏你下次使劲怼,我们家除了我大姐,没人生气。”童辉明一点也不藏着掖着,死劲的吐槽亲大姐夫。

“噗呲!”幺爷爷家的最小的外孙女:陈冰冰,没忍住笑出声。指着表哥说,“你有本事当着他的面吐槽啊,背着算啥本事。我看大姐确实眼瞎还心瞎。

以后有的她后悔的,以前多鲜亮的一朵花,结婚才两三年直接从鲜花变成了枯萎的干花。”

陈冰冰与童辉明是一年的,她因为亲妈不靠谱(幺爷爷的二闺女),性子早熟。说话也是个犀利不怕得罪人的。

她早就不只是一次与这位大姐夫杠上。

“呵,我不敢咋了?我不要给我姐一点面子啊。”童辉明才不敢与陈冰冰对上逞英雄。

家里其余的长辈都没有说话,似乎早就习惯这样的场合。家里人多,每年过年的时候,总有人会被呛呛一顿。

对上别人,任何人都能还嘴怼几句。可对上嘉敏,就是长辈们也不敢说她。

三伯(三叔)就这么一根独孙苗苗,看的比八斤宝还重。他们可不敢说,他们不怕死的敢说,就得面对平时和蔼老头的狂风暴雨。

他们敢怼上三伯三伯母,敢怼上堂弟(堂哥):顾爸爸,却不敢怼上敏敏。

要不然迎接他们的死亡旋风。

一会儿功夫,其余的人又开始打牌嬉闹起来。

跟没事人一样。

家里又恢复了热闹。

顾嘉敏望了一眼对面,那边现在只有堂姑与大女儿大女婿一家三口。

看样子是要收拾东西闪人。

金燕给顾嘉敏竖起大拇指,“只有你敢揭他的面子,揭的好。”

顾嘉敏笑道,“我故意的,最好大姐能醒悟,能和他离婚。要不然他们的婚姻就是一场悲剧。”

她知道那两口子的婚姻结局,一个大大的悲剧。

到时候受伤害的还是大表姐,刚才她确实不是故意给的那盘牛肉少的,但后来又确实故意借题发挥。

几个堂弟堂妹也竖起大拇指,堂兄弟姐妹中,顾嘉敏是老大,都还小。一向与顾嘉敏的关系都不错。

人多是非多,但也热闹。中午,顾嘉敏家里,用大圆桌,足足摆了三桌,还有人站着吃,实在是没有位置挤不下。

家里大部分都是两个孩子,只有单个孩子只有三家。

顾嘉敏家,还有二堂叔与四堂叔家里。

其余的都是两三个孩子。

饭后,陈冰冰拉着顾嘉敏说,“我还有一期就毕业了,到时候我去羊城找你。”

陈冰冰是读的大专班护理班的,今年二十一岁。初中毕业读的这个。

还有半年二十岁还有半年毕业。

“去呗,只是你学护理的,是想搞本行还是转行啊?”顾嘉敏也知道陈冰冰的人生轨迹,二十七岁以后,整个人跑偏了。

“到时候再说,我真不想以后回县城做个护士。我想出去闯闯。”

“嗯,那就试试。”

初五天不亮,顾嘉敏一家三口,还有黄家姐妹就启程离开。

经过二十四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先送姐妹俩到厂门口,一家三口才回到自己租住的老房子。

家里让辉芸,杨峥两口子全部收拾好卫生,被子都晒过。

“舅舅,舅妈,一路辛苦了吧?”

杨峥给三人一人倒了一杯热茶,在顾嘉敏的影响下,都喜欢喝热茶。不分季节。

顾爸爸一脸倦容但心情极好,“是有些累,但没事。吃过饭,我洗洗就睡。你们两口子到时候别喊我们,就是睡到吃晚饭,也别喊。”

“晓得晓得,先去洗洗,等下吃饭。我做了饭。”如今杨峥的厨艺也有了突飞猛进提升。

“嗯嗯。”

一家三口去洗澡,家里有两个卫生间,房东安装的都有热水器。

倒是快,半个小时,全部洗完出来吃饭。

年后,顾嘉敏越发的忙碌起来。

盘子越做越大。

她有了闲钱,一部分投进了股市。利用股市狠狠的赚了一大把,盘下了一个旧的厂子。

厂子不大,还在郊区。

顾嘉敏的心思如今全在厂子上,她盘下来的厂子,做手机厂。

老路子,之前一世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