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节 百圣论道(2 / 2)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回过神来,才觉得自己的状态有些不对劲,这幅图也不对劲。这简直就是一副魔图,看着好像没什么意思,但只要一看,就让人上瘾。就好像刷小视频的时候,明明感觉没什么意思,看过之后甚至记不住内容,可一刷就忘了时间。

看完之后,刘知易有些感触,觉得这幅图描画的,很可能是诸子百家的故事。图画中的人物,是诸子百家的代表。他们每人秉持一门学说,都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反过来对外宣讲,希望全世界都按照他们的角度看问题,按他们的观念做事情。因为每个学派都有局限性,所以按照任何一家去执行,都会出大问题。

他跟其中的儒家老者辩论,老者推出礼法那一套,认为所有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恪守礼法,天下就不会乱。儒家的礼法诞生在分封制时代,一级级分封下去,每个人只需要对他的上级负责,儿子服从父亲,父亲服从士族,士族服从大夫之家,大夫之家服从诸侯,这些一家之长、一乡之士、一县之大夫、一国之诸侯,都对自己领地内的事物有生杀大权,说什么就是什么,不需要法律,就可以运行下去。

刘知易告诉老者,这样的治理方式,治理不了大国。充其量能治理小邦。因为这种方式,必然造成层出不穷的犯上作乱,父亲对儿子有生杀大权,父亲就能领着儿子造反,儿子不敢不从;士对乡野有绝对的生杀大权,就能领着乡民造反,乡民不敢不从;大夫对县有生杀大权,就能领着一县造反。

老者不服,说只要人人恪守礼法,儿子就不会反对父亲,乡民就不会反对士族,士族也不会反对大夫,大夫更不会反对诸侯,诸侯当然不会反对天子。

刘知易驳斥,如果父亲做的不对怎么办,士族做的不对怎么办,大夫做的不对怎么办,手下都不敢反对,只能跟着不对下去。而且人心有私,并非人人都是贤人,孰能无错。依靠这一套自律的礼法,难以治国。

老者回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勇也。

这话把刘知易气的半死,就是告诉刘知易,管他理论对不对呢,哪怕明知道行不通也要去做,才是勇敢的人。

这绝对是儒家,就是要弟子盲从,哪怕道理明显自相矛盾,也不要求弟子思考,遵从就好,儒家本是师道,重的是传承,而不是思辨。

刘知易又跟一个官员模样的法家辩论,那法家说,法理既天理,所以人人都要遵从。这观念刘知易引用过,不过是为了跟嬴悝辩法。他觉得,这句话跟大医医国一样,是一句套话,没有实际意义。他反驳法家,说如果法理是天理的话,何须苦苦劝阻别人遵从,天自会训诫。人的事儿,就放在人间说,别动不动天不天的。法是规范人的行为准则的规则,是人制定出来的,跟天毛关系没有。人之所以需要法,是因为人的行为需要规范,尤其是要约束强者的行为,不然人间就沦为了丛林社会,适者生存,有力者抢夺老弱,有智者欺骗愚昧。弱者将没有生存之地。所以法是完全的人理,跟天理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法家到底是讲理的,见刘知易说的有理,没有甩出“不可为而为之”的信条来扯淡,拱手下拜,算是认可。

刘知易还和一个破衣烂衫的“乞丐”稍微辩论,这乞丐明显是墨家。跟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截然相反,他主张天下为公。刘知易只跟乞丐辩论了一下兼爱非攻的话题,老者说“乱自何起,起不相爱”,认为天下之所以有纷争,是人人不想爱的原因,所以要简爱,人人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别人的父母,像爱自己孩子那样爱别人的孩子,天下就不会有祸乱。刘知易反问他,老虎闯进村子,我爱我的父母和邻居的父母,但只能救一个,我背起自己的父母逃了,邻居回来找我报仇,以我不爱他的父母要杀我,他爱他的父母就要杀我,岂不是乱自爱起。

老者还打算反驳,刘知易不搭理他了。实在是不忍心跟墨家这些朴素的理想主义者争辩,在一个缺乏爱的世界,有一群人在呼唤爱与和平,何苦打击他们。

跟农家的辩论同样如此,老农民坚持,皇帝就应该像上古圣贤一样,跟老百姓通吃同住,这样才能了解民间疾苦,还提出要“市贾不二”,将物价固定下来的理念。这些主张,看似是居住在村子里,一辈子没出村的农民伯伯的幻想。但农家绝不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学派,他们从农业生产中,总结出了许多道理,比如要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进行庄稼种植,应用到治国上也要讲究审时度势,颇有哲理。

实际上农家曾经显赫一时,许多儒家弟子甚至都改投农家,孟子一度把农家抨击的很厉害,说农家先贤许行是“南蛮舌之人”,已经是指着鼻子骂娘了。

但农家的局限性还是很大,毕竟是出自相对固定的农业劳动,而且还是小农时代的农业劳动,所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刘知易只问了农民伯伯一个问题,就让他沉默了。他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国有万亩,户有千户,如何丰衣足食?农民伯伯显然无法回答村子里的土地不够种这种问题。

刘知易浅尝辄止,也不忍跟农民伯伯激烈辩论。他的重点打击对象,是那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货试图向刘知易证明自身比天下更重,所以人人都应该爱惜自身,然后天下太平。这道理看似有理,实则谬论。

利己主义者问刘知易,“如果断一臂换取天下,愿不愿意”,刘知易回答不愿意,于是他说,手臂比天下更重,身体又比手臂更重,所以应该爱惜自身。得出一套逻辑,“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刘知易反问,你邻居家着火了,人不在,你不去救火,火把你家一起烧了。你不利临人,反害了自己。同理,邻国危亡了,你国不去救助,蛮夷接着过来把你也灭了。刘知易得到另一个结论,“人人不利天下,天下亡矣”。

刘知易又伸出自己的胳膊,说我有胳膊,你有天下吗?拿你没有的天下换我有的胳膊,当然不愿意。如果你真有天下,敢跟我换,别说天下了,你给个苹果,都有人切肾。

一套词把利己主义者带走。

刘知易怼完图中所有人后,抬头一看,天已经很黑了。舍友们却都没睡,一个个神情复杂,难得的深沉,根本不像他们。

不由问道:“诸位,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