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九节 纳妾之谋(2 / 2)

作品:《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刘知易点头道:“这么说圣女选的时机很好,怕是大事将成,可喜可贺。我也有一喜事,楚儿姑娘回去告诉圣女一声,十天后我要纳妾。欢迎她去十里亭喝杯喜酒。”

楚儿一听刘知易要纳妾,露出笑脸:“恭喜刘公子。圣女一定送上厚礼。”

楚儿走后,刘知易头大起来,确实该纳妾了。家里来信催问了好几次,先纳个妾稳住父母。不然他们逼急了,真会搞父母之命那一套,刘知易可不想跟礼法为敌。

可是娶谁呢?

现在盗门在暗处虎视眈眈,刘知易看过不留手的记忆,知道盗门是一个遍及天下的大组织。盗门首领称盗首,盗首身边有左右巡游使,代盗首迅游天下,维系盗门的纪律。地方上,有八方太守坐镇一方。

盗门确实有偷盗幼儿的传统,可偷孩子却不是传说中那样,用来吃。而是为了培养门徒,盗门看中有资质的孩童,从小偷走,慢慢培养,长大后就是盗门的忠实门徒。这样的组织十分可怕,因为门人会非常忠实。

惹上这样的组织想不头疼都难。

好在他在京城,高手众多,没人敢公然在京城动手。更何况刘知易的实力也足以自保,普通的刺杀要不了他的命。可家人就很危险了,在十里亭,虽然如今日益繁荣,可依然是乡下地方,盗门在这种地方,可以肆无忌惮。

要化解危机,要么将父母接到城里,要么就是派高手保护。总不能一直依靠吕公家的死士,而且也不放心。吕公保护他可谓尽心,保护他的家人,那就未必了。所以得有自保的力量,想来想去,刘知易觉得赶紧把方戎女娶了,有方戎女坐镇,三品以下的高手根本不用担心。

三品以上的高手,盗门也没有几个,舍不得派出来杀人。

于是回了一趟家,说了这个主意,同时回复家人说,如今他还年轻,还打算拼一拼事业。等过几年,他考上状元了,那能娶得可就不是户部郎中、兵部侍郎家的千金了,怎么也得娶一个尚书家的小姐。父母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同意刘知易先纳妾再娶妻。

至于纳谁作妾,父母都不在乎,于是父亲连夜跑去找刚刚回来不久的方先生。方先生一听,满口答应,从小他就担心这个女儿将来嫁不出去,能嫁到刘家作妾,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方戎女更没有意见,她等这一天很久了,差点喜极而泣。

事情定下来后,就是给亲朋好友发请帖。

刘知易拿着请帖去了京城,给太医院的孙院使送了一份请帖,纳妾这种事,对方可以不来,他不能不通知,尤其是第一个妾,他觉得还是得有种仪式感的,而且心情还有些激动。给郭掌院也送了一封,又给儒家的学谕陶先生送了请帖,陶先生暗中保护他多次,心怀感激。最后才去了岭南王府,郡主表示她一定去,不管刘知易娶的是谁,不过建议刘知易先去安抚一下林花。

刘知易也明白,跑去林花闺房,刚说完,林花就哭了。

十七八岁的女孩,高中生而已,哭起来最让人心疼,尤其是林花的大眼睛,哭的撕心裂肺,怎么哄都哄不好。

刘知易解释道:“其实我也想娶你的。但我父母觉得,我还没有科举,不愿意我娶妻。你不知道,我爹有多势利,他说我肯定能中状元,将来能娶首富家的千金。所以让我纳妾,娶妻纳妾这种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哪里能做主。我只能听着。”

林花不服气:“纳妾为什么都不是我?我连妾都当不起吗?”

刘知易叹道:“你如今是岭南王世子的义女,怎么能给人作妾啊。”

林花不答应:“谁说不能。我当初就不想拜世子作义父,都是他们说的。做了义女,我连妾都做不了了。呜呜……”

刘知易无奈道:“你要是愿意。剩下的就交给我吧。”

林花顿时不哭了:“你说的是真的?”

“真的!”

“你不骗我?”

“我发誓。”

看到刘知易神情严肃,林花又委屈起来,扑倒他怀里狠狠打他的胸膛。

发泄完情绪后,又有些不忍:“那方姑娘怎么办?”

刘知易叹道:“世间安得双全法,不服林花不负她。总得负一个人,我宁可她委屈,也不想你委屈。”

林花又是感动又是难受。

劝道:“不然你两个都娶了吧,我跟方姑娘都作妾,我不争大小的。”

刘知易叹道:“这岂是我说了算的。让父母定夺吧,反正我豁出去了,我爹不答应我纳你做妾,我就离家出走,仗剑走天涯,再也不回来了。”

“那你带上我。”

“好,带上你。”

跟林花说好后,马上回家告诉父母,挨了狠狠一顿骂后,父母也犹豫了。

两人夜里商量。

“那林姑娘也不错啊。”

“是啊。岭南王世子的义女,多少豪门公子上杆子想娶呢。”

“还是我儿子有本事。”

“哼,再有本事,还不是老子的种。”

“你的种?那是随娘,你的种是武夫。”

“武夫怎么了?你说什么,怎么不是我的种了?你说清楚!”

商量一夜后,两人决定悔婚。方先生可以得罪,岭南王很难巴结。这个选择题谁都会做,当然会很亏欠方先生。于是刘大刀备了重礼,红着脸上门退婚,当然被人赶走。

当天方戎女哭着离家出走。方先生堵着刘家大门骂了一天。刘大刀和老婆一句嘴都不敢还,躲在家里好几天不敢出门。

方戎女失踪,找了好几天,最后还是岭南王出动了亲卫,才将自己的爱徒找到,然后接到岭南王府保护起来。

纳个妾,纳的焦头烂额。刘知易真不知道,那些三妻四妾的人日子是怎么过的,他们真的幸福吗?或许他们的幸福自己想象不到吧。

另一边,退了亲之后,刘大刀夫妻又忙碌了起来。实在忙不开,还把娘家人请了过来,舅舅生意场上混久了,人情练达,非常赞成姐姐退亲。也对外甥竟然能纳岭南王世子义女为妾,非常赞叹,觉得是祖坟上冒青烟了。又出主意,说虽然是纳妾,可岭南王是钟鸣鼎食之家,不敢轻视。动用最大的关系,请了驾部郎中去林府提亲。

结果驾部郎中的面子不够,连林府大门都没进去,不由大怒,迁怒于岭南王,说武夫之家,没有礼数,一个家奴,也敢给他两榜进士出身的士大夫脸色。又斥责刘大刀不懂事,什么都没谈好,就敢让他去提亲,他以为走个过场,成人之美。结果却是去丢丑的。还问刘大刀怎么不让他去皇宫提亲,夏桓帝家的公主可不少呢。

刘大刀也被搞懵了,儿子说的信誓旦旦,说那林花姑娘不嫁给他就要自杀,还说岭南王家的郡主答应了,他以为林家已经同意。结果闹了这么大个笑话!回头把儿子叫回来臭骂一顿,此时骑虎难下,方先生那边婚已经退了,在十里八乡都臭了名声,要是娶不回王府的千金,刘大刀这张脸就不要了。

刘知易继续忽悠父母,说他跟林花姑娘已经私定终身,生米煮成熟饭,都珠胎暗结了,林府不嫁姑娘是不可能的,现在可能在气头上,让父母抓紧时间再去一趟。

有这个坑爹的儿子,又想着跟岭南王府结亲,刘大刀又拉下脸,请人再去提亲。这次请了一个过去的老战友,官运亨通,做到了皇城兵马司高位。老战友去提亲,竟然也被打了出来。碰了一鼻子灰,找刘大刀骂了他一顿。说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林家名为家奴,实为家将,在王府地位特殊,他一个小小的乡官,还想攀高枝。俩战友吵了一架,关系破裂了。

刘知易又被骂了一顿,可一口咬定,林家千金不嫁给他不行。让老爹再去提一次,还说再晚肚子就大了,到时候丢人的可不止林家。老爹不得不又去了一趟,这次实在找不到人了,干脆花钱,请了京城最有名的媒婆王巧嘴。

没想到这次真办成了,王巧嘴还得了林家的赏钱,日子都定下了。就悬在本来定下娶方戎女那天,此时已经过去了八天,距离亲事只有两天了。

这一番折腾,可把刘大刀扶起累了个够呛。逢人便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嘴角却压不住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