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章节正文阅读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第二百二十六章 王夫之(1 / 5)

作品:《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石船山,位于衡阳城南二十里外。因为山形如同一艘倒扣的小船,所以得名。

    从山脚上沿着山路往上走上两三里山路,拐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就能看到一片房屋坐落在半山腰。

    这些房屋全部都是非常简陋的木头和茅草泥巴建成的茅屋,被竹子扎成的篱笆围了一圈,就变成了一座小院。

    这里就是王夫之隐居的地方。

    王夫之少年成名,年轻的时候才名就传遍了天下。

    彼时的他神采飞扬,踌躇满志,满心想做出一番事业,赢的生前身后名。

    只可惜当时的大明已经风雨飘扬,摇摇欲坠,王夫之再有才华,也不过是一介书生,根本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明将士倾颓,满清铁蹄践踏中原,百姓流离失所,山河破碎。

    崇祯十六年,也就是1643年,张献忠的大西军攻克衡州。

    张献忠的部将艾能奇招纳地方贤才,知道了王夫之的才名后,为了让王夫之给张献忠效力,所以将王夫之的父亲抓起来当人质。

    但是王夫之根本看不上张献忠这种草莽屠夫,所以用刀刺伤自己的脸和手腕,满脸鲜血去见艾能奇,说自己有伤在身不能效力。

    艾能奇一看这位是个狠人,也不能强迫,只好将他父亲释放。

    崇祯十七年,崇祯皇帝自挂煤山的消息传到后,王夫之很是悲愤,作《悲愤诗》一百韵纪念。

    顺治三年,也就是1646年,隆武帝在汀州被清兵所杀,王夫之又很悲愤,续写《悲愤诗》一百韵纪念。

    顺治四年,清军攻克衡阳,王夫之的父亲,叔叔,叔母以及二哥全都死在了战乱之中。

    临死之前,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叮嘱王夫之一定要抗清到底。

    这让王夫之非常的愤怒和痛心,所以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抗清的大业当中。

    但是他一个文人,再有才华,想要在这乱世之中做事就必须去依附于那些实力派。

    在此后的二三十年当中,他在天下各地来回奔波。

    前后投奔了弘光朝,隆武帝,甚至还曾经将希望寄托在大西军将领李定国身上,但是随着这些人的失败,他也逐渐变得心灰意冷起来。

    康熙元年,也就是1662年,听到了永历皇帝以及李定国等人的死讯后,他心如刀绞,彻底的失望,又续写了《悲愤诗》一百韵以做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