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章节正文阅读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第五十六章 进退两难的多尔衮(1 / 4)

作品:《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北京城,摄政王府。

    这里原来是崇祯皇帝还在当信王时候的潜邸,也就是原来的信王府。

    多尔衮入京之后,整个紫禁城被李自成一把大火给烧的七零八落,只有一个武英殿还算是完整。

    那地方平时召集个大臣,举行个典礼仪式还可以,但是却没办法住人,所以这信王府就成了他的摄政王府了。

    住在这里,也有一个潜台词:我大清可是继承了大明江山的,本王接的是崇祯皇帝的班,不承认李自成那个伪顺。

    今天的多尔衮心情还不错,放下手中的一本奏章,面带笑容看着下面的范文程以及洪承畴等降臣以及另一边坐着的一群满洲大臣。

    时间关系,以下内容还是先更后改。看到这里的兄弟明天刷新后看修改的内容。造成不便,实在不好意思,请随便吐槽。

    大楚复兴元年腊月十七日,满清康熙二十二年腊月十七日,公元一千六百八十二年。

    本日物候:荔挺出

    岁煞东蛇日冲(乙亥)猪

    九星:九紫-天乙星(火)-吉神

    宿名:南方柳土獐-凶六曜:佛灭

    值日:玄武(黑道日)五行:白腊金

    彭祖百忌:[辛不合酱己不远行]

    辛己

    执日宜:祈福,祭祀,求子,结婚,立约

    忌:开市,交易,搬家,远行

    连续下了三日的大雪终于停了,天空中厚厚的乌云散去,苍穹万里,碧蓝如洗。

    北京城九门大开,鼓乐齐鸣。城中彩旗飘飘,城外旌旗猎猎。

    在激昂悠远的号角声以及三十八门火炮三十八声轰鸣之中,楚王入城受降。

    从前明崇祯十七年至今已经过了三十八年,三十八门火炮三十八响,代表着华夏衣冠沉沦,蛮夷入侵统治华夏的这三十八年。

    这三十八年一来,无数的华夏子孙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就是为了保住华夏衣冠,不使中华亡于异族之手。

    今日,无数华夏儿郎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康熙手捧投降国书,领爱新觉罗家的皇子皇孙,以及一干八旗贵族,文武百官出正阳门,布衣免冠,披发跣足,向楚王沉墨请求投降。

    楚王沉墨银甲白马,在三千黑甲精骑的簇拥护卫下从永定门入城,沿途京城百姓欢呼雀跃,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楚王下马接过一白发老翁手中所捧的一壶浊酒,一饮而尽。

    又行几步,接过一豆蔻少女手中菜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