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传国玉玺(3 / 3)

作品:《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有项羽这个负面例子在前,张华自然不会重蹈覆辙。

范睢见张华眉目间有不忍之色,心领神会,于是进谏:“秦王穷兵黩武,南凉苦于征战,没有一年得以安宁,以至于民不聊生,还请大王减免此地百姓负担,以聚人心。”

“南凉之地,免除三年徭役赋税。今年南凉之地,春耕受到影响,迁走贵族以及部分平民,前往关中就食。”

张华知道秦国的民心极低,所以免除此地百姓的负担,再将秦国贵族迁徙到关中,进行监视,以免他们在关键时刻,煽动百姓造反。

部分人口迁至关中就食,以关中的存粮,可以帮助灾民渡过今年的难关。

范睢答道:“多谢大王。”

张华瞥了范睢一眼,这个家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这个人睚眦必报,对与自己结怨的人,拼命玩死里整。对于自己有恩的人,却又散家财物给予酬谢。

秦孝公与商鞅、秦惠文王与张仪、秦昭襄王与范睢、秦始皇与李斯……

秦国不但有六代明君,还有一代代名相,才能击败关东六国。

与商鞅、张仪、李斯等人相比,范睢在后世的名气不高,但范睢辅佐秦昭襄王时,秦国拥有极其豪华的阵容。秦昭襄王嬴稷时期,文有范睢,武有白起、司马错、魏冉、王龁。范睢的远交近攻战略,对秦国统一天下,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王守仁目睹秦国百姓连年征战,百姓疲惫,不禁感慨:“陇右既下,便可见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王守仁见多了乱世,依然动容。

张华听到王守仁的感慨,对王守仁说道:“凉州疲敝,在数年之内,不宜南征巴蜀。”

王守仁作揖:“主公英明。光武帝得陇望蜀,是因为当时,天下间没有敌手,可轻易攻取巴蜀。而如今巴蜀为汉高祖占据,秦岭山道险阻,刘邦麾下名将如云,若是贸然发兵,如有挫折,凉州必反。”

“嗯。”

张华沉重点头。

秦军是劲旅,所以街亭之战才如此惨烈。

在凉州恢复过来之前,不宜对巴蜀用兵。

一旦伐蜀,那么位于前线的凉州百姓,必定受到影响,甚至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叛乱。

在这个时候,秦国众多文武大臣,各怀心思。

纵横家张仪出其不意地站出来,对张华说道:“有一人,为秦王记恨,被关于地牢之中,饱受折磨,但此人是王佐之才,明公不妨见他一面。”

“哦?”

张华打量张仪这个比苏代还厉害的纵横家,不知道此人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张仪是秦惠文王的丞相,但在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即位,崇尚武力的秦武王很不喜欢这个耍嘴皮子的家伙,于是将张仪逐出秦国。

张仪对秦武王的忠诚度很低。

张仪只是怀念秦惠文王,这才在秦国出仕,帮助秦王政、秦武王。

张仪此时向自己举荐人才,又是被秦王政关押在地牢之中的人才,不知道会是何人?

“带我前去地牢,如果当真是人才,可将其赦免。”

既然张仪求情,张华怎么也要给张仪面子。

何况,张华也好奇张仪举荐之人的身份。

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