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洪武年间小神医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百零四章:陈松的新政(3 / 4)

作品:《洪武年间小神医

老朱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一个不露声色的人,除非那种极端情况下,大部分表露出来,都有着别样的含义。

陈松如何不知道朱元璋说的这话是为了什么,陈松弄的这个考试,不就是为了解决这事吗?

陈松道:“陛下,臣以为,乡试和殿试过去不久,朝中的官员虽然被抓了不少,可是这些人的数量完全可以补充!”

陈松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当官吗?当然想,可是,这些话不能由陈松说。

这是以退为进,陈松知道朱元璋的想法,可不能说出来。

老朱捋着下巴上的胡子,脸色有些低沉,“这些人,不过读了十几年的书呆子,能办个什么事?

六部官员倒也好解决,可是那些基层官员,一时半会上哪去找?让那些读书人进士当这些官?他们能愿意?

这些职位,在他们的眼中,不过吏员罢了!”

朱元璋摇摇头,不置可否。

确实,古法的官和吏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读书人进士这些人都是心高气傲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担任这些职位呢?

朱元璋知道新学教授的课程是什么,有朱雄英在,所以对这些事情颇为了解。

“这样吧,俺是这样想的,不如让你那新学学堂的学子来当这些官吧!”朱元璋看着陈松。

老朱知道自己说的这些话有些强人所难,这些新学学堂的学子干啥不好?非要当吏?

当吏不就是给人当牛马使吗?

以为陈松会有犹豫,可没想到,陈松直截了当的答应了。

“陛下圣明!如今新学学堂刚好有一批学生毕业,臣正愁着该如何安排他们……”陈松笑着说道。

毕竟不是正规科举,这次的毕业对陈松来说非常重要。

要是毕业的这些学生前途迷茫,啥都没有,那对以后的招生有些必不可少的影响。

“只是……”

朱元璋的脸上刚刚出现喜悦,就被陈松这个喜悦打断。

忙问道:“只是什么?”

“陛下,臣是这样认为的,这只是臣的一些粗浅之见!”陈松拱拱手,说了起来:

“陛下,从古到今,吏是吏,官是官,吏不如官,从宋之后,这种情况就愈发明显。

可是,吏真的就不如官吗?韩非子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臣窃以为,此事千真万确。读书人读了十几年的书确实辛苦,可辛苦就能治国吗?

户部的官员,可知道金银兑换作价几何吗?可知道宝钞流通的必要条件吗?

……”

陈松洋洋洒洒,“陛下,科举传承许多年,可在臣看来,还有很大的弊端。

既然官员能有科举,为何吏员就不能有科举呢?为何吏员的地位就必须要比官员低呢?!”

朱元璋的右手不停的敲打着桌面,讲真,陈松说的这些话,老朱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

吏员还有考试?这不是子承父业吗?这不是世世辈辈的吗?

可是,之前陈松设立的那些衙门,其中的吏员也确实都是经过考试的。

不得不说,效率确实很高,做事确实厉害,唯独就是要给他们发俸禄。

官是朝廷任命,吏是官府招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