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世祖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七章拼音(2 / 5)

作品:《大明世祖

「毕竟切韵虽然不错,但到底有些不合时宜了。」

所谓的切韵,就是找两个字的声母韵母,从而标读另一个字。

韵按四声,平、上、去、入四部分,这是多年来的共识。

但相较于拼音,还是太麻烦了。

故而,唐、汉、宋音,实际上都有传承,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也举例:「北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都是韵变的明证,

故而,唐朝时,得有唐韵,宋有宋韵,字体的读音历经距离和时间,总是在变。

各地每个字的读音都不同,切出来的韵自然也就不同,所以越来越离谱。嗟

也因此,官话的普及程度极低。

说句难听的话,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官话的不正宗,就为他们的仕途竖起了

门槛。

而拼音则具有大一统的作用。

别的不提,在后世两广福建,哪个学生不会操普通话?

卫匡国自无不可,为了传教事业,火炮真能干,这点算啥?

「去礼部吧,整出一本拼音出来,我要让全国蒙童都会读官话。」

卫匡国匆忙而去。嗟

皇帝则露出了一丝笑容:「汉字容易了,对于教化蛮夷也是有好处的。」

绍武字典,绍武拼音,这是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记,流芳千古,只是等闲。

绍武十八年,夏六月,

皇帝难得忍住酷暑,待在紫禁城中,开始就三年一度的武科考试。

武科与文科程序一样,但时间不同,属于故意岔开,避免北京城拥挤。

但即使如此,今年涌现入京营的武举人,也超过了千人。

而武科与文科考试不同的是,武科在军中也是有名额了。嗟

毕竟是选拔优秀将领,军中出的人才虽然不及天下来的多,但也是不少。

故而,在京营、和边军中,只要自认为有才能的,都可以提前请假,参加武举。

当然,为了避免麻烦,每团可选出三人参加武会试,但却没有武举人的身份。

说白了,就是获得考试资格,考不中回来继续当兵。

但只要考中,成了武进士,那前途就不可限量了。

由此,军中参加武会试的人,达到了三百人之多,占据参加会试的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