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外科教父 / 章节正文阅读

885章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 2)

作品:《外科教父

杨平说:“从常规来判断,不需要,但是我必须要看到病理报告,有了病理报告,我才知道肿瘤的具体分型分期,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判断病情,精确地制定治疗方案,现在没有病理报告,我们根本没办法对病情做出判断,所以你最好是能够拿到病理报告。”

“杨教授,麻烦你再帮我们看看,肝脏上面的囊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吗?”农志温抓住机会,把问题全部提出来。

肝脏囊肿?

杨平刚刚看病历资料的时候,确实,肝脏上面有一个囊肿,但是这种囊肿一般没什么大问题,所以他也没有重点关注。

“影像片子带来没?”杨平问道。

“带来了,全部带来了!”

农志温立刻拿出一个又大又厚的袋子,里面的片子很多,是他父亲这几年所有做过的所有影像学检查。

这么多片子,农志温也不懂,反正全部放在一起,每次看病都提过去给医生看。

“没关系,我慢慢看。”

杨平让农志温把片子拿到阅片灯旁边,然后把所有影像图片一张一张放阅片灯上过一遍,依据检查类型和日期进行分类排序,有些片子因为时间久远,图像已经出现溶解模糊。

大概花了十几分钟,杨平才把这些片子整理好,整理好之后,他开始按照时间顺序,一张一张地阅片。

肝脏这个部位不仅做了彩超,而且做过CT和增强CT,全身的PET-CT也有这个部位的图像。

从第一张显示肝脏的图片开始,肝脏上是有一个肿物,当时提示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脏囊肿机化,后面一系列的关于肝脏的图片,肿物一直没有变化。

虽然不敢100%确定,但是从影像图片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囊肿,而且是一个机化的囊肿,根本无需手术治疗,只需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彩超即可。

杨平将自己的意见告诉农志温。

“不需要手术?那如果万一是恶性肿瘤怎么办?”农志温很直率。

杨平与患者沟通也是直来直去,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接近于零!”

杨平的的回答非常肯定。

“我明白你的意思,杨教授,如果想积极治疗,是不是应该手术呢?”

农志温还想进一步了解。

杨平的意见十分明确:“这个肝脏囊肿根本没有手术指征,手术是我们医生治疗疾病的工具,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滥用,有些病必须手术,有些病可手术可不手术,有些病完全不用手术。你父亲的这个肝脏囊肿,从医学上来说,完全不用手术。”

这个说法与钱主任的说法大相径庭,钱主任不仅建议手术,而且建议进行机器人手术,他说:机器人手术更能精准彻底切除肿瘤,这样术后的效果最好,也最让人放心。普通手术没法精准彻底切除肿瘤,可能会有肿物的残留,一旦是不好的东西,残留将非常麻烦,斩草不除根,以后一定会春风吹又生。

两边都说的都很有道理,究竟怎么办呢?农志温现在十分疑惑。

三博医院的意见非常清晰,没有半点含糊,而且农志温从直觉判断,杨教授非常自信,与一般医生完全不同。

钱主任的意见好像也很有道理,万一真的是不好的东西呢,万一呢?如果因为这十万块钱耽误病情,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正如钱主任所说,父亲才五十多岁。

每一个病人都有本能的求生欲望,同时会伴生恐惧、渴望和幻想,大行其道的各路骗子也是抓住病人的心理进行行骗。

“你回去考虑一下吧,不要再去折腾,我们医院和杨教授的口碑,你可以去打听打听。”方主任叮嘱农志温。

农志温也是满脑子疑惑地提着一大袋资料离开三博医院,他这一趟跑得很值,至少听到不一样的意见。

待农志温走后,方主任向杨平请教:“这个手术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在方主任的印象里,杨平是无所不能的。

杨平刚刚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喉返神经修复的难题呢?刚刚的思考也有一定的眉目:

“我们可以直接将喉返神经断端从头臂干下方逆行解剖至迷走神经,在颈动脉后方与喉处喉返神经吻合。”

方主任听后有点迷糊,他一下没有听得太懂。

杨平边画图边解释给他听:“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是通过改道来解决距离的问题,神经的起点是a,锁骨下动脉这里神经经过点为b,神经的终点是C,正常的路径是从a出发,绕到锁骨下动脉b点,再到喉咙的c点,abc段经常因肿瘤侵犯需要节段性切除,神经切除后就会出现缺损,缺损一单太长,传统的方法是找其它神经来桥接,或者进行神经移位,就像电线的桥接,或者从其它房间再接一根电线。”

“这些方法对这个病人行不通,桥接的距离太远,如果从其他房间接一根电线,现在其它房间的电线也很紧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

“怎么办?”

“我们直接将现有的电线不再绕b点,而是改道直接接到c点,来完成ac两点之间通电,我刚刚计算过距离,按照神经生长和恢复的速度,患者如果用这种方法,大概半年时间可以获得明显的恢复。”

杨平一边说,一边在A4纸上画图,他画出了颈部的解剖图。

表达解剖与手术,图画才是最好的方法,语言表达会显得苍白无力。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方主任借助杨平绘的图画,瞬间明白刚刚杨平所讲的内容,刚刚只是语言描叙的时候,方主任还有点似懂非懂,现在完全明白。

“聪明!准确的说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杨平夸奖。

卧槽,这不是小学数学问题吗?还夸奖我,难道在杨教授眼里,我只是小学水平?

不过这个简单的数学公理用在这里,居然产生起效,催生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术式。

“你会画解剖图吗?”杨平问还在盯着图画的方主任。

方主任摇摇头。

“这可不行,你必须学会画图。”

画图是外科研究所医生的基本功,李民医生作为基层医生,也已经掌握医学绘图技术。

方主任老脸一红:“我可以学,我马上学,我很快就能够学会的。”

“嗯,你用三个月时间把医学绘图学会,包括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横断解剖、手术入路解剖四大块,没有问题吧?”

杨平觉得方主任如果真的想提高,必须系统地进行学习。

“保证做到!”

方主任心里十分激动,这是正式入伙了吗?

PS:关于本章喉返神经修复的新术式说明:该术式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嵇庆海教授和王玉龙教授的杰作,论文发表在《Head & Neck》,该术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提高了我国头颈外科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向两位教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