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奇谭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七百三十七章 偏移(5000字 )(2 / 2)

作品:《唐奇谭

因此,在暗中旁观了第一轮审讯之后;他就力排众议撤除了,那些纯粹用来折辱人的枷锁器具;又变相的提高了囚室中的待遇;让对方保持了一个基本体面;而在第二次出面审讯时,他也不问案情。

反而是当堂与解除拘束的丘神绩,聊起了关于乃祖、乃父的诸多光荣事迹,以及日常军府营中的一些庶务琐事;就像是一个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一直与之在无关案情的事由上,攀谈到了天黑送回。

因此当第三次审讯时,被押送上来的丘神绩,已然是对他熟稔和自若了许多,而舒展着解除拘束的身体道:“狄官人,狄右丞,您此番又想知晓什么?只要不是逼某认那啥劳子罪名,其他都好说。”

“这个自然。”狄怀英不动声色道,经过这段时间的了解,他自然不是毫无作为的,甚至派人前往长安城的丘氏故宅,乃至是附近的城坊街市寻访探问了一番:“我听说,早年都尉曾在市井交游。”

“不错,这又不是什么不可告人之处。”形容挺拔身姿硕长,眼角高挑有些凌厉意味的丘神绩,闻言一愣却又漫不经心道:“当年家中与大父那房争祀的厉害,某既不得待见,干脆躲得清净出来。”

“都尉,也是因此结识了,当下军府中的这些部旧么?”狄怀英又顺势自顾道:“我正好打听到,都尉当年在市井中时,颇有仗义好爽之名,更数度在京兆府中录名,留下来了‘丘鹄儿’的名声。”

“因为,我那些兄弟都是针大心胸或是势利眼儿;而同为勋旧家门的那些子弟,也嫌弃我家门破落,从不捎上我这个没出息的。”丘神绩却是闻言冷笑了起来:“反是那些市井卑下之人更真性情。”

“但我也知道,都尉私下里是个至孝之人。”狄怀英不紧不慢的道:“先慈出身酒庐,却为尊父抬爱;私宠多年,却临终以不能入家庙为憾;都尉稍加晓事之后,也因此与诸位兄弟多有隔阂嫌隙。”

“看来,狄官人也是个有心之辈,都快将某得底子给摸光了。”丘神绩却是慢慢的脸色阴沉下来;“既然如此,又多说何益;是拿某得过往寻开心么?那还不若直接给我上刑好了,你也好去交差。”

“不不,这才几日的功夫,我怎么可能摸清丘都尉的底子么。”狄怀英却是形容不动的轻声道:“只是借助了府上的一些渊源和干系而已;丘都尉固然不怕牵连家门,但是他们可是深以为憾的啊!”

“狄官人,你想要说什么?”丘神绩当即眼角抽搐了几下,又故作无谓道:“若是,你想要拿家门要挟,或是当年市井中的干系,来逼某认罪,那就想得差了。某不过是擅自出营,何当攀咬不休?”

“我只是为都尉略微不值,轻信他人允诺而已。”然而,狄怀英却是自顾自的轻声道:“也许彼辈许过你,可以在事后籍故脱身;比如千秋万寿的节庆,还是天下改元之后的大赦,还能追封诰命?”

“这样,令慈就可以抬入宗庙,陪祀历代先祖和尊上;而都尉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许就是在日后万一需要时,听一声招呼有所响应而已?就算因此事泄入罪,也不过是暂时失去功名,日后再起?”

“……”听到这里,丘神绩反而紧抿嘴唇一言不发,只是冷冷的看着狄怀英;就像是看着一个完全陌生的对手和敌人。只是他额角上浑然不觉暴突出来的青筋,多少暴露了他,此刻并不平静的心态。

“但是,我现在又一个问题,想要请教都尉。”狄怀英在他凶狠异常的眼光下,浑若未觉的继续道:“都尉是凭什么确信,对方一定会遵守允诺,而不是在都尉失去用处后,断然的弃之如敝屣呢?”

“我明白了,相比会有一件信物,一件凭据,掌握在都尉手中;让你事后可以拿出来,质证幕后的指使者一二。最不济,也能令其投鼠忌器,而不便轻易的放手。既然如此问题也来了,此物何在?”

“都尉长期军职在身,又久居营中。因此,这种东西不可能随身携带,更不可能暴露在人多口杂的营房中?且让我猜猜。”狄怀英又举起三个指头:“因为诸兄弟之故,都尉早宅邸之中也不常在。”

“倘若市井之中,又要担心有人见利忘义?想必是家生多年的亲近老仆,暗中代为持有了?而且这位老仆,应该与令慈有着深厚渊源,又没有家什的牵挂和拖累;平日里视你宛如子侄一般的亲切……”

“够了!”这一刻,丘神绩却是紧咬着牙根,突然整个人就像是冷却下来一般,面无表情的道:“某唯求一死,无需再牵扯他人了。”

“但本官却并非这么想的。”然而,狄怀英却用一种隐隐怜悯的眼神看着他道:“都尉或有振兴家门、封妻萌子的报效之志;只可惜所托非人而已。都尉难道还不明白,无论怎做你都难逃其责了。”

“如今,唯一可以令你脱身事外的机会,也就是籍此戴罪效赎,祈求东宫殿下的宽恕和恩悯。至少,相比你背后那些无谓的暗中指使者,贵为大唐储君的大义名分,还不足以周全和庇护一二么?”

这一刻,丘神绩死人一般沉寂、灰败的面孔上,也不由为之动容,而慢慢变得狰狞扭曲起来,显然是陷入了激烈的内心矛盾和斗争之中……随着一声怒吼,离开这处厅堂的狄怀英,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至少,这些真真假假的推演和调查,让他给因势利导、察言观色治下,间接蒙对了大部分;这样也就不负太子交付的使命了。而在作为临时审讯厅的侧间里;静静聆听的一人一猫,也深有感触对视着。

“看来,这一次是殿下输了,无需用刑就打动对方。”站在一旁桌面上的江畋笑道:“狄某人不愧是狄某人,已有后世几分的胸怀气度和缜密周全了。只是他许下那些干系,不知道殿下觉得如何?”

“狸生无需取笑孤了,您不是说过,日后得以大用的酷吏之流,都不过是母后手中的快刀。”太子李弘轻轻叹道:“既然孤已决意要悖逆那个将来,那孤又怎会畏惧一把快刀,而不敢握在手中呢?”

“倒是这位狄怀英,一点都看不出来,他会成为日后那位,冒着母后猜忌不断,又不得已用之,还能够在诸多酷吏、奸佞的构陷之下,周全自身,死后更让母后痛惜不已的两朝鼎柱,济世名臣啊!”

“至少,殿下只要记住一点。”江畋轻声道:“在日后的朝野满堂万马齐喑之下,也唯有他一人敢于面刺直谏当还国李氏。以至于,史书专门记载: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狄公,一人以蔽。”

当然了,在初唐年间,但凡名字里带点“仁”字的,都绝非等闲之辈。比如御史大夫张仁愿,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安东大都护薛仁贵、国老宰相狄仁杰等。动辄都是灭国一方,或是朝堂栋梁的存在。

只可惜,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身居高位,或是干脆已经至仕告老;唯有这位“沧海遗珠”的狄怀英,算是恰逢其会被李弘给捡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