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一章 帝国的长臂管辖权(3 / 5)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每一天都有大量船只满载这两种主粮航行在大海上,朝着本土驶去。

如此也才支撑起来了大楚帝国本土腹地年人均四百公斤粮食消耗的庞大消耗!

不然光靠目前的农业技术,就本土那点地方哪里能够供应如此庞大人口的高水平粮食消耗啊。

要知道直到如今,大楚帝国里的化肥技术都还没能获得突破,暂时无法做到大规模的廉价的合成化肥……而没有化肥的话,农作物产量是有限的。

为了提供农作物产品,楚国人甚至都跑到南美洲或其他一些海岛上挖鸟粪了……这些鸟粪就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天然化肥

但是,鸟粪供应量看似不少,然而对于庞大的帝国而言依旧远远不够,再加上经过跨洋运输后成本越低,因此当代的鸟粪只能用于高价值的农作物种植上,普通农作物,或者远离沿海的地方是别指望了。

本土的庞大粮食消耗量,化肥技术又不成熟,鸟粪供应又有限而且价格高,如此也就导致了本土地区里需要大量的海外粮食输入。

大楚帝国为什么搞欧洲贸易自由计划,为什么搞东欧粮食生产计划……还不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

理由就是这么的简单和纯粹。

所以种植粮食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当然……这种大宗商品的种植,利润率也不高就是了。

同样情况的还有棉花,这玩意也是属于供不应求的大宗商品,毕竟楚国人要承担全世界人的穿衣取暖需求,纺织行业对棉花的需求是海量的……为了获得足够的棉花,楚国人都快要把印度变成棉花半岛了……很多地方放眼望去,全都是棉花田。

粮食和棉花,是属于那种绝对不愁卖,但是利润偏少的农作物,主打的就是一个稳定。

所以李大同还安排了开辟其他几种高价值经济农作物的种植园,主要是可可,棕榄油,咖啡这三样。

这三样目前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好,市场急需,但是供应量比较少……因为可可树,咖啡树,棕榄油树种下去后想要结果产出,那得好多年呢。

所以哪怕是现在不少地方都在推广种植了,但是产出量依旧非常少。

这也导致了相关产品比较贵,比如巧克力这种东西在本土的销售可是相当贵,普通市民阶层都吃不起。

而且就算过几年,种植这几种经济农作物的地方多了,看似供应量多了起来,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因为这些东西的种植,对地理气候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是什么地方都能种,并获得足够产量……大概道理就跟为什么北方大部分地方都不适合种植水稻一样,环境不适合。

楚国人为什么不在北美洲或欧洲、印度等地方推广种植可可……而是在南美洲以及非洲推广种植这东西。

就是因为北美洲和欧洲,印度这些地方不太适合种植这东西嘛。

反观南美洲和非洲,尤其是西非地区,就很适合种植可可了。

而西非王国所在的卡拉地,也就是后世的喀麦隆地就很适合种植这些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