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官本位的帝国(3 / 4)

作品:《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主要是航速快一点慢一点也没太大的乘坐体验变化,但是成本以及对船只布局的影响却是超级大,因此设计师把更多的船只空间用来确保乘坐的舒适性,而不是单纯的加航速。

皇家公主号驶离码头,离开港口的海湾后进入整整的大海,而编队里的其他船只有一部分已经提前出发,有一部分则是在周围,还有一些则是从港口陆续出来。

视察舰队里有一百多艘船只,这编队航行也是个麻烦事,近卫军舰队那边的将领虽然很努力,并且已经提前一年开始学习,适应性训练,但是说实话实力还是有些欠缺……毕竟他们以前只玩近海作战而已,都没有出过远洋……更别说搞一百多艘船只的大型编队航行了。

因此虽然指挥整个编队的还是近卫军舰队的将领们,不过也有一大票海军将领以顾问的方式加入其中,为编队的安全航行出谋划策。

要不然的话,这视察舰队那么多船只,这跑起来还不知道要出现的多少事故和意外呢。

对此,近卫军舰队那边也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已经开始谋划着建立近卫军自己的远洋舰队了。

远洋舰队这东西,海军有,陆军也有,没道理近卫军就没有啊……

嗯,陆军也是有远洋舰队的,人家可是有三个正儿八经的陆军海战师……拥有五十多艘各型战舰以及运输舰……这说的可不是那些陆军拥有的近海或内河小炮艇,小运输船之类的东西,而是千吨起步,基本都是好几千吨的中大型远洋军舰。

这既然陆军都有了,近卫军没有也不行啊,所以近卫军那边已经是谋划着给自家的舰队进行升级了,在维持近海作战能力,控卫京畿的前提下,适当发展远洋舰队,为海外轮换部署作战的近卫军提供运输,补给,支援。

不过这些也都是未来的事了,现在的话,近卫军想要搞这么大规模的船队航行,还得依赖海军派过来的一大票顾问。

上百艘船只的视察舰队,离开了香港海军基地后直接深入大海前往吕宋省的省府马尼拉港。

吕宋省也是罗志学这一次海外视察的第一站,这地方属于大楚帝国开辟比较早的海外直辖领地,早早就完成了移民扩张,如今的吕宋省已经没有了当地土著,只有楚国移民。

虽然人口不多,但是经济发展的还不错,当地移民们依托吕宋群岛的丰富自然资源,光是开采出售各种自然资源,如硬木、珍珠、象牙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就能活下去了。

此外菲律宾还广泛种植香蕉,甘蔗以及大米等,其中的甘蔗作为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在当代的收益还是很不错的,而香蕉也能够通过现代的冷冻船运输出售,收益也很不错的。

依托这些自然资源,当地又发展了渔业加工,制糖,水果加工以及纺织等轻工业产业。

总体来说,当地人口不多,资源丰富,因此当地经济看似总量不大,但是人均收入还是很不错的,比东亚腹地的一些穷省要好不少。

当然,即便如此也没多少东亚腹地的人愿意移民过去就是了……因为决定人们在什么地方安家落户,除了表面收入外,还有消费水平以及就业、教育和医疗。

而海外领地,包括美洲地区在内其实除了收入这一点外,其他方面都不咋地……比如消费水平,海外领地的消费水平一般都有同样的特征,那就是农产品很便宜,吃是不愁吃的。

但是工业消费类的价格相对来说要稍微贵一些,这是因为工业产品基本都在东亚腹地省份,运输到海外销售的话,这有个运输成本在里头,然后还有其他的销售成本附加。

同样的商品,综合运输,销售渠道等成本后,在松江城可能就只要一楚元,但是到了北美就要一点五楚元,到了欧洲可能就要两楚元了。

基本上越远,当地交通越落后,那么工业消费类的价格也就越贵。

此外就业和医疗以及教育,这就更不用说了……就业的话,海外领地哪怕是美洲,也没多少工业啊……你想要找个收入高一些的体面工作,还真不好找……所以哪怕是海外领地出生的移民二代,往往也会跑到本土来找工作。

教育和医疗同样如此……很多有钱的移民家庭,都会选择让孩子回东亚腹地地区接受教育……没办法,东亚腹地省份的教育资源就是更好。

医疗更不用说,大楚帝国里的医生一向来都比较稀缺,同时收入也比较高……如此情况下,医生更愿意在本土就业,而不是跑到海外领地去!

这也是大楚帝国里为什么一直都有海外医疗扶持政策,官办医疗机构需要轮换派遣一定数量的官方医护人员到海外领地里对口帮扶……要不然的话,很多海外直辖领地连个医生都不会有,更别说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