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挟天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三十二章 党争抬头了(2 / 2)

作品:《挟天下

赵佶因此开始怀疑蔡京有专权之倾向。

对蔡京的强势政治,一些大臣也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攻击的机会。

直到崇宁五年正月,机会终于来了。

当然,西方天空出现了一颗彗星,尾巴很长,横亘于天际,每当夜里,照得皇城宫殿窗户一片明亮。

如此天象,让信奉道教的赵佶有些惊慌不安。

一些大臣便借机上书,说朝廷政策有阙失。

中书侍郎刘逵趁机劝赵佶毁掉元祐党籍碑,停止蔡京推行的变法举措,并说:这样天象就会正常,人间就会太平。

赵佶采纳了刘逵的建议,一天半夜时分,他派出一群宦官至文德殿,将东壁上的石刻全部毁掉。

第二天早晨上朝时,蔡京忽然发现石刻被毁,遂厉声说道:“石可毁,名不可灭!”

蔡京的激烈对抗态度,让赵佶实在是无法容忍。

不久,蔡京罢相,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被任命为右仆射,刘逵继续为中书侍郎,然后他们二人紧密配合,将蔡京推行的各项变法改革事业全部废止。

朝廷内外又引起一场不小的震动。

可那时社会上开始广泛流传“三不可”之说,即“法度不可变,刘逵不可用,蔡京不可罢。”

数日之后,彗星消失了。

赵佶对赵挺之和刘逵的施政措施很不满意,觉得他们两个蠢货除了会破坏以外,什么都不会,进而对罢免蔡京之举有些后悔。

而且,客观地讲,蔡京主导的崇宁变法的确让当时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一、政治上,旧党势力已得到清除,结束了蔓延几十年的党争之祸,为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政治基础。

二、经济上,重视农桑,鼓励开荒,尤其是调节了茶、盐、钱法等经济政策,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三、军事上,大宋出兵十万征西,收复青唐失地,巩固边防,提升了皇帝与朝廷的威望,提高了宋朝的国际地位。

四、教育上,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学校教育网络,以学校教育取代旧的科举制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创举,史称“崇宁兴学”。

五、民生上,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了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等民生保障机构。居养院用于救助鳏寡孤独者,安济坊用于救济有病而无钱治疗者,漏泽园则是政府划出地皮安葬那些无力举丧的穷人。这不是慈善事业,这是惠及全民的一项民生工程,这在中国历史上很有独创性。

回过味来的赵佶,觉得他根本就离不开蔡京,于是又令蔡京复相了。

可赵佶依旧担心蔡京专权架空他,进而在任用蔡京等新党的同时,也大量任用旧党,两党又开始争斗起来。

到了宋钦宗赵桓登基,蔡京彻底离开朝堂,被打为六贼之首,再无人能压制党争,新旧两党的争斗全面爆发。

公平的说,赵桓之所以战和不定,一直左右摇摆,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在新旧两党的争斗当中左右摇摆。

换而言之,新旧两党的党争,是促成靖康耻的原因之一。

秦桧所实施的商政,源自于新法(其中又加以一定的变化)。

这是典型的新党思维。

因此,秦桧自然而然的就被划进了新党的范围,自然就要遭到旧党人士的打压。

那些雪花一样的弹劾秦桧的奏折,其实主要是旧党人士在抨击秦桧。

新党人士见此,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予以还击。

换而言之,随着汴梁城解封,政治全面恢复,新旧两党的争斗也开始抬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