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2 / 3)

作品:《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鞑清入关之后,昔日里地位战力全都弱了满八旗一头的蒙八旗和汉八旗,仿佛因为披上了八旗的这张皮后,一个个也都变得天下无敌来了。

毕竟一般人根本分不出满蒙汉八旗的差别么。

就索性通通以鞑子来称之。

蒙八旗和汉八旗也乐得扯着虎皮做大旗,俨然的,自己也变得‘无敌’起来了。

以至于背后有了无敌‘天兵’做后盾的绿旗兵,战力也每每都能压得过李自成和明军。所以有三千八旗兵在手,博洛就有信心一定给鞑清守住黄淮平原。

毕竟三千八旗里头有两千还多的马兵,以他们的质量,在豫东淮西辽阔的平原上,那可是一股很举足轻重的力量。

三月十一日,就在秦朗要决心渡河向南的时候,雷达上清楚的显示出了清军的新动向——他们撤了。

干净利索的拔寨而走,往西边的归德去了。

历时小百日的徐州之围就此而解,同时大股清军的后撤,也意味着清军这遭从去岁入冬后就发起的攻势,正式告一段落了。

很快凤阳的战报也传了过来,刘良佐也撤并了。黄得功大胆率军追击,可因为博洛带领的骑兵威胁着实太大,黄得功部最终无功而返。只把距离凤阳不远的怀远给夺了回来。

刘良佐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带领返回庐江老巢,另一路则是跟博洛合兵一处,屯驻寿州。

宿州这个位于凤阳北面的重镇就这么被舍弃了。

没有办法,清军主力撤退后,刘良佐兵力有限,他一边要顾着庐江安庆,另一边要守住寿州,凤阳以北的宿州夹在凤阳与徐州之间,地理位置本就艰难,叫刘良佐如何敢分兵部署在那儿?

万一徐州的数万明军南下,他派个三五千人去宿州城,那不就成了打狗的肉包子了吗?

索性刘良佐就把宿州舍了,集中兵力在寿州和庐江两地。

只要守住这俩地方,鞑清在淮西就有了战略支撑点,等到鞑清的主力腾出手来,十数万大军倾力一击,什么徐州凤阳,通通都要化为乌有。

对李自成与清军的厮杀对战,刘良佐一万个看好鞑清。

这不在于老李能不能打仗,而在于钱粮的供给。

是的,鞑清的钱粮供给也不宽裕,看看他们现在占据的地盘,不管是齐鲁部分还是中原部分,还是北直隶本身,都早已经被战争灾害糟蹋的不成样子了。

正常情况下,只凭这些地方的钱粮税务,是绝养不过鞑子十几万大军的。

可这拦不住清军已经占据了河东。

比之中原齐鲁北直隶,河东在崇祯中前期也是农民军盘桓厮杀的地带,但到了崇祯后期,那几年里河东可就安稳很多了。

再加上河东的盐池,那还是能筹集到不少的钱粮的。

何况还有早跟鞑清绑到了一块的八大家的鼎力支持,短期里看,清军财政还支撑的下去。

而李自成呢?

关中之地已经残破成什么样子了,刘良佐是没亲眼看过,但他也知道的不少。

当初孙传庭整顿出的数万秦军那就已经是秦地的极限了。

如何供养的下李自成数十万人马?

李自成或许在军事上还能顶得住鞑清兵马的攻势,然而钱粮上的紧缺却注定了他在关中是待不下去的。

没有了关中,李自成就只能往荆北去,那接下来他们的目标除了湖广就再无第二条出路。

所以,大明注定是不成了的,李自成这一丧家之犬也注定好不到哪去。

刘良佐现在就笃定这天下必然属于鞑清。

所以,即便燕京在他投降之后,除了惠而不费的封官封爵之外,一两银子的军饷一粒儿粮食的军粮都没给刘良佐提供,几个月来,刘良佐部军资耗费全是刘良佐自己掏腰包,可后者现在还一门心思的效忠我鞑清!

一心想着好做新朝的开国功臣。

明军没有再起大兵围攻寿州,徐州明军而是直接打散了各回各家。

金声桓进了徐州,今后他的最大任务就是守住徐州,看住归德的清军。

淮扬兵马是回了淮扬,赶紧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

刘之幹部被也被调入淮扬,刘之幹成了淮安副总兵,带着刘泽清残部落脚到了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