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零风险(2 / 5)

作品:《我写的自传不可能是悲剧

“没事,说工作吧。”高媛摆摆手。

“好的,是这样的,我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做了一份人才招聘计划,用于扩充科研部门,这是详细报告。”

唐芸将一份资料放在了高媛面前,然后又道。

“其他还好,只是这研发主管的人选……先前的吴主管能力上或许有所欠缺。

您看是不是需要猎头帮忙从外面招聘一位资深人士?”

研发项目进展如何,能不能出成果,研发主管的作用不说最重要,但也要占一小半。

既然高媛决定长青生物往后的重心是研发,甚至打算每年投入大量资金。

那么之前那个能力平平,资历也不够的研发主管自然不能再尸位素餐。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国内医药企业的研发环境了。

从全球整体环境来看,药物研发的核心主体是企业,企业是最重要的研发力量。

比如世界顶尖的罗氏、辉瑞,高峰期的年研发投入接近100亿美元,反观国内,企业几乎不做研发。

忽悠讲故事的多,真有研发能力的少,国内所有企业几年凑一块的研发费,都没有辉瑞一家巨头一年投入的研发资金多。

他们干的只能叫生产和销售,要么没有研发部门,要么就把研发工作扔给科研院所、cro(研发外包机构)。

国家倒也不是没有大力投入,但基本都是投入到科研院校。

这反而抑制了国内医疗企业的研发欲望和能力,企业研发不自己做,水平就越来越臭,企业就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导致恶性循环。

国内4000家药厂,研发实力真正能拿的出手的不超过40家。

原本的长青生物,就属于剩下的那三千多家之一。

这也是高媛提出搞研发之后,蒋文民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原因。

现在长青生物有了点名气,但是距离那些有动力和资本去真正搞研发的大型医药公司,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嗯!关于研发主管的人选,你提交一份人员名单,到时候我亲自来敲定。”

“好的!”

等唐芸汇报完,高媛将目光看向蒋文民。

“高董,陆行长来了。”蒋文民一脸恭敬道。

“哦?”高媛挑了挑眉。

“人呢?”

“在会客室,等了有一个多小时了。”

一个多小时?也就是一上班就来了?

“虽说我们长青现在情况有所好转,不过他堂堂一个行长,似乎没有必要这么屈尊吧?他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