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喧嚣之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一百章 陈背篓为陈望春求医治病(1 / 2)

作品:《喧嚣之后

!--go--

为了避人耳目,陈背篓打算天一黑就上路,天亮前赶回来。

现在上年龄了,已经走不了远路,再说,现在的路况好多了,陈背篓决定骑自行车。

陈背篓家有一辆自行车,他又借了一辆,他和陈望春每人骑一辆,轻便快捷。

这几年,油坊门好多人买了小轿车,最差的,家里也有电动车,用来接送小孩上下学,自行车成了个别老年人的健身器材。

准备妥当,陈背篓等着天黑,太阳落山不久,陈背篓先出去侦察了一下情况,如他所预料的,村巷里已空无一人,家家户户的门都紧闭着。

为了预防万一,陈背篓要陈望春戴上口罩,顶上草帽,两人骑着车子,往胭脂沟去了。

一轮月亮,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他们的骑行速度很快,大概一个多小时后,陈背篓和陈望春到了胭脂沟。

站在村口时,陈背篓却迷糊了,二十年没来,胭脂沟已经大变样了,新修的街道两边,全是崭新的四合院,房子盖得漂亮,但屋瓦的颜色是蓝色的,一点也不好看。

街道上静悄悄的,所有的屋子都黑着灯,不是人们睡了,是根本就没有人。

胭脂沟和许多村庄一样,人们赚了钱,修了新房,然后锁上门,又去城里打工了。

陈背篓和陈望春走到街道的尽头,终于看见了一星灯火,也听到了吵嚷声,原来是一家小卖部开着门,里面聚集着七八个老年人在打牌下棋。

陈背篓进了小卖部,他已经有了经验,买点东西,打听情况,人家就会详细地给你说。

陈背篓买了一包烟,他早就戒了烟,这包烟他拿着也没多大的用处,便撕开包装,给里面的人敬了烟,有接了烟的,表示感谢,也有说不抽烟的。

一根烟拉近了他们的关系,他们亲热地问陈背篓是哪来的,陈背篓说油坊门,人们说有好几十里地,大晚上的,骑个自行车不容易啊,有啥要紧事?不能等到天亮吗?

陈背篓说:“找车拐仙,问个事。”

店老板说:“车拐仙早几年就死了。”

陈背篓心里一凉,他万没想到车拐仙会死,他精通阴阳地理,怎么就会死呢?

一个老人说:“天机不可泄露,他知道得太多、说得太多了,老天爷把他收回天上了。”

白白跑了几十里路,陈背篓心里一阵失落,那个白胡子老头说:“岘口有个老婆婆,比车拐仙法力还大,你去问问嘛。”

陈背篓和陈望春又匆匆往回赶,来去折腾了大半夜,陈背篓累得腰酸背疼,看看离天亮还有两三个小时,他迫不及待地上了炕,三秒钟之后,就打起了呼噜,这一觉直睡到第二天的晌午。

此后的每天清早,陈背篓胡乱地肚子里塞点东西,锁上大门,就匆匆出去了,他走村窜巷,专意打听哪里有能人异士,打听到了,便上门去请。

这些身怀绝技的半仙们,问清了陈背篓家的地址,收了车马费之后,便让他回家去,他们午夜准时到达。

陈背篓焦急地等候在村口,看看午夜将到,这时,一阵细琐的脚步声,半仙驾临油坊门,戴着礼帽墨镜,看不清面目。

在陈背篓的引导下,直抵魁星楼,相一相陈望春的面,烧几张香表,拿蘸了朱砂的笔,龙蛇大草地画三道符,一道贴在村口的大柳树上,一道贴在陈背篓家的大门上,一道用布包了,缝在陈望春的衣服上。

半仙捋捋花白的胡子,轻声说,符到病除,七天后大愈。

陈背篓心情激动,连连给半仙磕了几个响头。

七天之后,陈望春还是老样子,吃饭时间到了,他坐在饭桌上,看见饭菜就开始恶心,像怀孕女人的妊娠反应。

他走路非常吃力,慢慢地挪着,浑身没一丝力气,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在午后强烈的阳光下,他就像一个鬼魅。

陈背篓花了六百元,换来了三道屁事不顶的鬼画符,他气得心口闷闷地疼。

懊悔愤怒了几天,陈背篓再次踏上了求医治病之路。

这一次,他去了岘口,找到了法力无边的刘道婆,刘道婆大概六十出头,瘦瘦的,个子很矮。

陈背篓去时,是早晨的十点多,刘道婆家的门口停满了车,都是来找她看病问事的:媳妇结婚五六年了还不开怀的,母牛下了三条腿的牛犊的,灶台上每天总有一窝蚂蚁的,夜半屋子里有女人哭泣的……

问啥的都有,专门有人负责排队登记,热闹的场面,堪比医院的专家门诊,陈背篓心里暖暖的,这么多人慕名而来,证明刘道婆有能耐,碰上这位真神,陈望春或许有救。

轮到陈背篓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令他惊异的是,几个小时里,刘道婆没吃没歇,一口水也没喝,但始终精力充沛。

她看见陈背篓,张口就说:“你那病不是医院治的,钱打了水漂吧?”

陈背篓一听,脊梁上麻酥酥的,不由自主地跪倒,哭着说:“求神婆婆救我儿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