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章节正文阅读

重生之吴霸春秋 第896章 河神娶新妇(1 / 2)

作品:《重生之吴霸春秋

    孟津之会后,庆忌并没有返回西都咸阳,而是领着临时的出巡队伍,在适才得到的城邑土地之上巡视。

    韩魏两国这一次割让给吴国的城邑,有整整五十一座。诚然,疆域面积是犬牙交错的,但终归是属于吴国的疆土了。

    签订割让城邑土地的文书之后,吴军就接管了河东、颍川、上党的五十一座城邑。

    昔日作为

    “春秋小霸”的郑国,其城邑土地,基本上被吴国占据了。前年的时候,韩、赵、魏三晋联军灭郑,并瓜分郑地。

    由于赵国不接壤于郑地,所以韩魏两国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

    “易地”,这就导致,赵国的国力迅速激增。眼下,赵国虽有黎之战的惨败,却主力仍在,国力并没有衰退多少,还能对吴国构成一定威胁。

    庆忌原本是打算发兵攻赵的。只是占领中原那么多地盘,本身就需要很多兵力驻防,再加上韩魏两国不一定能容忍庆忌伐赵灭赵之举。

    万一韩魏两国反水,突然叛乱,断了吴军后路,如之奈何?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庆忌认为,还是有必要先灭掉韩魏两国,最后再灭赵。

    此时,庆忌的出巡队伍,来到了邺城。

    “邺”之名始于黄帝之孙颛顼孙女女修之子大业始居地。在唐尧、虞舜及夏时属冀州,商属畿内名相,西周属卫,春秋属晋。

    齐桓公始筑邺城,昔日六家分晋之后,邺城就被划到了魏国治下,并成了一个重镇。

    邺城这个地方,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北边是魏国、赵国,距离大梁、邯郸不远;东边是卫国,吴国可以通过邺城为跳板,威胁到魏、赵、卫三国。

    漳水河畔,跟在庆忌身后的范蠡,似乎也察觉到这个问题,于是向庆忌进言道:“大王,臣以为可在置郡、置县。”

    “邺城现在成了吴、魏、赵、卫四国的兵家必争之地。”

    “地理位置很是重要。而且,臣适才观察过,此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又有商旅常年往来,之前每年能给晋国、魏国产出的赋税极多。”

    “此地,与安邑、大梁一样,是魏国的三大重资之地。据说之前魏君迁都的时候,还考虑到定都于邺城。”

    “只是,由于邺城偏居东隅,恐怕常年遭受到敌国侵害,魏君这才作罢。”定都邺城吗?

    魏人之前有这种想法,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进占邺城,营建邺都,邺城自此成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所以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有

    “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大王,臣以为若在中原置郡,可以邺城为郡治,并驻防重兵,选派一位文武兼备的大将镇守。”

    “再者,大王应当大力发展邺城,使民心归附,进一步稳固我吴国在中原的根基。”

    “善。”庆忌的想法,跟范蠡是不谋而合的。毕竟,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

    吴国要在中原彻底站稳脚跟,不至于再被关东诸侯们堵到家门口,有必要考虑先发制人。

    庆忌一行人,又搭乘戎车,在田野之间巡视。只见不少的耕地都已经荒废,长了许多野草。

    熟地都成了生地,缘何至此?庆忌有些疑惑。邺城,之前的确是魏国的重资之地,只是商税的占比极高,田租税反而是相形见绌的。

    一些农夫甚至还坐在树荫底下聊着天,说着闲话。等到庆忌过来的时候,农夫们这才忙不迭的跪了下来,对庆忌大礼参拜。

    “参见大王!大王万年!”他们曾是魏人。不过,邺城已经成了吴国的疆土,他们只能对庆忌改变称呼,行了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