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三国:汉中祖 / 章节正文阅读

三国:汉中祖 三国亩收(1 / 3)

作品:《三国:汉中祖

    因为有朋友指出嘉禾吴简的亩收三斛-五斛的问题,所以我给大家说明下三国时期的亩收情况,所有资料皆来源于离当时最近的史料。

    首先还有要确定一点,那就是东吴时期那边的农业技术是整体落后于中原与蜀汉的,我也会举例说明。

    我在里写蜀汉12-15斛是保守的,甚至还达不牛逼的水平,当时为了写,也没有详细去论述说明,所以取了一个平均值说明。

    蜀汉方面

    资料:《华阳国志》,乃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年-354年)的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

    常璩,蜀郡江原人,研究蜀汉资料最可信的书籍之一。

    《华阳国志·蜀志》:“绵竹县刘焉初所治。绵与雒各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至五十斛。”

    此意思就是:绵阳和雒城两地分别水稻亩产为三十斛和十五斛。即便把这些看作为最高亩产,平时达到十斛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这两地都在成都平原上,因此这也是为什么称成都为‘天府之国’的原因,水稻亩收三十斛和十五斛这就是他们底气,这也是诸葛亮常举十万兵攻魏的底气所在。

    当然这只是益州最为肥沃的地方而已,巴地相对贫穷一些,贫穷的旱田亩收3斛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