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章节正文阅读

539捷报(2 / 2)

作品:《隆万盛世

不过明军长期和蒙古鞑子交战,自然知道该使用什么样的装备。

明军的将领其实都知道精良装备的重要性,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基本保障,自然不会克扣装备方面的钱财。

当然,这也只能是在长期都有战事的边镇才会发生,内地承平已久的卫所就不好说了。

嘉靖年,虽然明国工部等衙门贪腐已经变得很常见,甚至规则化,可不管是内廷还是工部的武器局司在送往边镇的武器,也不敢全部都是次品,只是降低了次品比率。

这样的好处其实也有很多,那就是边镇每年向兵部索要的装备可以更多,相应的户部和工部下达的制造任务就更多。

只有到了万历年间,因为多种原因相互作用,才让明军武器质量彻底失控,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次品。

贪婪的胃口,也是一点一点养出来的。

留下两拨人马监视虏骑动向,防备他们打出回马枪,其余人马则开始往回走,开始打扫战场,救治伤员。

两拨人马监视,自然也是为了在遭到鞑子反扑时候可以交替掩护。

其实,黄台吉接应打来孙部撤退,就是考虑交替掩护撤退,只不过打来孙部被打得实在太惨,根本无法接替他们,只能由他们一直殿后。

马芳带着亲卫,很快就到了前面几辆大车前,看着装的满满登登的箱子和袋子,他就是心中一喜。

箱子里的东西,不大可能是金银财宝,毕竟鞑子洗劫的都是村镇,好像没有打下城池,大量金银细软获取就比较难。

应该是衣服和布料一类的,而袋子里大概率就是粮食了。

马芳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不过还是让人打开了几口大箱子,他要亲眼看看都有什么。

很快,有士卒下马,爬上大车打开箱子和袋子。

袋子里确实是粮食、盐巴和茶叶,箱子里大多也是衣服布匹,不过也有少量其他东西,都是生活必需品。

相对来说,粮食和衣服布匹更受马芳喜欢。

粮食是军队稳定的基石,其实不止是军队,甚至对一个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衣服和布匹则是士兵所需要的,不管是自己穿还是拿回家里都可以,就算大小不合适,家里人给改改就能穿了。

而且,这些衣服看上去布料和做工都不错,显然应该是从地主乡绅家里抢到的,不仅有松江棉布还有不少是丝绸制品。

布匹种类也很多,不过这就更好分配了。

实际上,大明建国之初,布匹就常常被做为军饷发放,而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原因,军户也都非常喜欢接受布匹做为军饷。

这其实也是棉花在大明得到大力推广的主要原因,棉花不仅是做棉袄、棉被用,更多的其实还是用来织布,江南的纺织业也是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

朱元璋建立的赋役制度,收到的实物就是用这种方式直接分发到明军军户手里。

只不过到了现在,实物赋役运输困难,朝廷才变得更愿意用折色的方式,用钱财支付军饷,而不是大明初期的粮食、布匹。

几辆大车上,只找到一包金银,折算下来也不过百多两银子,虽然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是放在上万人的军中,就显得极其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