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摘古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十六章:神秘给谁看?(2 / 5)

作品:《摘古

其一是棺台上四座石兽口衔碑文: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世间公理、自在人心。

口衔牌文,泱泱函夏出土的文物都不足一手指数,冀省曾处出土一对半个人身大小的大理石狮,狮口石球雕有‘但求龙至,梦待凤还’八字,那是大宋一位富贵人家子女夭折,商贾冒大不韪私自找人雕刻,希望上天再赐予他一对儿女。

齐省出土过一张两米长、一米宽的石匾,石匾中有一只虎兽,虎口大张,口牌中雕有‘镇族千业’四字,那是大明初期,齐省南宫家族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长离世,后辈希望这位族长英灵能够庇佑家族千秋万世。

简言之、兽口衔牌且牌中有文,大都是期盼祈愿之类,以此来说,地宫石兽这十六字是希望天地公理,是由人心说了算,也不是当时的严苛律法。

这种说法有些大胆,毕竟朝堂之上可不喜欢听到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声音,而石兽与牌文又暗藏在地宫,不见天日,恰恰说明建造地宫的人的思想,与朝堂的统一之治相悖,奈何实力不济,只能先出此下策。

可问题是…九百年前的榆市,除了西夏与大金的先后统治,其余时间多是流民叛乱,甚至古阁已经告诉他,地宫涉及九王之乱的历史。

既以为王,再整兽口衔牌这一出,是不是有些多余?

其二、介于李亮与李黛目前主抓的方向,之前他搜集的好几位榆市石雕大师,目前范围已经缩小到三人。

第一位是绥州民间石雕匠刘大千,《绥州文化录》中记载,这位石雕达人出生年月约在1080年,绥州雕了十多年手艺后去榆市想讨个富贵生活,此后卒于不详。

夜执阳曾找过这位石雕匠遗留后世的作品照片,要说手艺,雕刻流线,镂空细活自是比不得御用石匠白甲,能留在文化录中,全凭产量大。

夜执阳之所以会保留此人,纯是因为刘大千前往榆市的时间与流民混乱时代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