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六章诺贝尔化学奖?(求订阅)(2 / 2)

作品:《我真的不想当学霸

除非所做出的成果伟大到极限,逼得诺贝尔奖不得不将它立刻颁发给你,不然的话就是能拖就拖,然后拖死很多伟大的科学家。

相比起数学界很难作出伟大的成果不同,化学、生理、医学、生物这四個领域都是比较容易作出伟大的成果,主要愿意砸钱,就会源源不断诞生出成果,如果没有诞生出成果,那说明砸的钱不够多。

也正是如此,诺贝尔奖得主的含金量,其实并没有菲尔兹奖那么高。有的诺贝尔奖得主,不一定学术水平真的极高,很有可能就是运气,运气好刚好让他碰上了。

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对于学者而言,那两个奖项简直就是诺贝尔奖的耻辱。

诺贝尔和平奖,充满太多学术以外的元素,或者说根本就和学术无关,完全就是一块遮羞布、提线木偶。

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说来也是搞笑,从来没有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能够很好地解释华夏的经济,任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理论全部在华夏的经济发展之上失效。

“还诺贝尔化学奖,你这是做梦做多了吧,想太多了,你还不如想着拿一块菲尔兹奖比较靠谱。”冯琳好笑地说道。

华夏至今,还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呢。

“你看着吧,等我这些论文完成了,一定会震惊整个化学界的,锂电池行业都会被我给颠覆。”刘一辰笑着说道:“到时候我头上将会多一个材料学家,以后请叫我材料学家!”

材料学家,刘一辰!?

“今年暑假你回去么?”冯琳问道,下个月开始燕大就会进入考试周,各学科都会陆续进行考试,考完试后就会迎来暑假。

“就不回去了,暑假还有很多事情要忙,你要是想回去,我给你买一下机票!”刘一辰说道。

他这些论文,就得忙一整个暑假,而且除了18篇论文之外,还有专利上的事情,已经接下来新能源公司的组建上面,这些都需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

陈月给他推荐了一个会计师、一个工商管理的人才,他下周还得安排时间进行面试。

“这样啊,那我就报名阅兵志愿者,这可是建国60周年大阅兵!”冯琳说道。

刘一辰不由得一顿,这才想起今年刚好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按照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原则,今年将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

“行,你去报名志愿者吧,也许这辈子就这么一次机会能够担任志愿者,这将是人生的一次难得的精力。”刘一辰说道。

就在二人聊起了即将到来的国庆的时候,有媒体记者来到了图书馆,刘一辰微微皱了皱眉头,这里可是图书馆啊,这媒体记者竟然就这么进来,这燕大的图书馆管理看来有待加强啊。

“刘一辰,恭喜你,伱的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上面,方便采访你几个问题吗?”这位美女记者压低声音问道。

刘一辰看了看这位记者的工作拍照,是《华夏青年报》的记者,想到《华夏青年报》对他多有正面宣传,刘一辰虽然不喜欢这位记者进入图书馆,不过还是点头同意了:“可以,不过在图书馆采访不合适,会打扰其他同学学习,这样我们出去外面吧。”

“谢谢!”记者心中松了口气,采访到了,那么这个月任务就完成了。

刘一辰收拾了一下东西,和冯琳带着记者来到了外面,找了个合适地方。

“刘一辰同学,那我们现在开始采访?”记者看了一下自己同事,向刘一辰确定道。

“嗯!”刘一辰点点头。

“首先恭喜你以最年轻获奖者身份获得拉马努金奖和陈省身数学家,恭喜你证明‘冰雹猜想’的论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记者首先笑着恭喜道。

“谢谢!”刘一辰微笑道。

“你认为自己目前作出的成果,有望获得明年的菲尔兹奖吗?”记者问道一个现在网络上话题度很高的问题。

“这种事谁能够知道呢,只能说有希望。”刘一辰微笑地说道:“只要奖项未曾公布,就存在着未知,而这也正是奖项的独有魅力。”

“作为数学青年数学家的一杆旗帜,你认为华夏数学发展如何?”记者问道。

“对于华夏数学的发展我是很有信心的,以前华夏穷,大家都选择工科这种见效快的学科,不过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完成现代工业化,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数学这样的自然学科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有数学天赋的学生选择数学。”刘一辰对于华夏数学的发展是抱着很乐观的态度:“燕大数学系‘黄金一代’,许晨阳、恽之玮等人已经初步作出了成绩,在同龄人中属于佼佼者,接下来华夏数学只会发展越来越快,会有越来越多的华夏人获得国际性数学奖项,诞生更多的一流数学家。”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