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登基仅仅一年多,全国已经大大小小爆发了四场农民起义。土地的问题再不解决,怕是要将大明活生生拖垮。

事已至此,众藩王也管不了那么多了,齐上前反驳,有的据理力争,有的抱头痛哭。朱厚熜不动如山,他早就经过大明文官的洗礼,哪里会怕他们这种级别的闹事。

最后还是周王见场面一团乱,出来主持大局,对皇上说自己年事已高,喝了点酒头晕,想要回去歇着,至于这件事大家以后再说。

朱厚熜应允,宴会不欢而散。

回到泛稼阁,甚至司礼监的内侍还没走干净,代王蜀王就迫不及待的开口:“周王伯,现在到底该怎么办,难道任由皇帝为所欲为,欺负到我们脸上吗。”

“就是,都是□□血脉,凭什么说改就改,这是拿我们这些亲戚不当回事啊!”

二人子嗣众多,封地上一大半良田都在他们手里,所以这次跳得是最欢的。

看着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的两个王爷,周王脑壳隐隐作痛,但还是安抚道:“我们豁出一张老脸,死活不接旨,不行就去祖庙哭,皇上也要顾及名声,不会把我们怎么样的,放心吧。”

大家仔细一想也是,反正也不缺钱,在京城好吃好喝供着,也算是自在,于是便打定主意抗争到底。

王爷们能沉得住气,可世子就不一定了。二十七位藩王,除了益王无子,各个都子孙满堂,有几个性子荒唐,正妻无所出,世子之位悬空,索性就将喜欢的儿子们都带来。

这帮王公子弟有的年过而立,倒也还好说,有的甚至尚未及冠,正是好动的时期。大明像养猪一样养他们,虽然也有上进的,可大部分都吃喝玩乐,斗鸡走狗,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