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他的背影,陈峤陷入冷笑,轻声跟身边小厮说道:“回去禀告主子,就说网已撒下,鱼已上钩,差不多是时候了。”

小厮领命,转身投入人海。

嘉靖三年四月,无锡学子顾康辉带头以“□□斯文”为由反抗国家暴行,要求恢复从前对读书人的尊重,掀起浩浩荡荡的示威运动。

很快便蔓延到整个江南,最后甚至出现学子罢考现象。

作者有话要说:顾康辉是原创人物,之后的一大段的剧情大部分都是我瞎编的,与正史无关,特意在此说明,为啥选在无锡呢,因为东林书院就在这里,也是东林党的大本营,集会什么的在这里很流行。

没日出来,这里实在太卡了,明天掉马orz

第55章云涌

山西大同,代王府。

这是朱充灼第十次上门求见代王世子朱充燿,但依旧吃了闭门羹。看着周围人或轻视或奚落的眼神,他暗暗握紧了拳头。

“难道真就一辈子这样了吗!”朱充灼十分不甘心。当时他作为跟班,陪着世子朱充燿前往京城,在茶馆调戏李乘风,惹得皇上震怒,以至于被捉住把柄,将宗室改革推行成功。

事发后,面对一帮藩王世子,未来的王府继承人,宗人府自然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不敢太过拿捏。可陛下那边又不太好交代,最后大家将目光锁定在朱充灼身上,打算拿他开刀。刚好这人也的确在茶馆闹事中贡献了不少力量,左右不算冤枉了他。

于是宗人府下决定,罚朱充灼三年的俸米。虽说看上去是没把他怎么样,可要知道明朝规定,宗室“非有大罪,不废禄食。”再加上如今正赶上敏感时期,这指不定就是一个信号,说明皇上要拿不听话的亲戚们杀鸡儆猴了,所以大家纷纷远离朱充灼。就连一直将他当奴才使唤的世子朱充燿,在回去的路上也特意嘱咐让其走在后面,与自己避嫌。

朱充灼不甘心,朝廷小题大做,他不过是调戏了皇帝的粉头儿,就逮他一个狠罚。自己也是代王子嗣,在朱充燿落鞍前马后这么多年,落难后代王宗室们却选择袖手旁观!

心情愤懑先放在一旁,现在最主要的生存问题。朱充灼为代简王朱桂第六世孙,如今的爵位是奉国将军,这在宗室里属于非常低等的了。朱桂是朱元璋的儿子,他们这支封王比较早,所以人数众多。大同北控边郡,南辅圻甸,是拱卫京城安慰的要塞,这里又无山设险,紧邻河套,乃蒙古骑兵进入中原的必经之地。成化时期鞑靼占领了河套地区,从此后便经常向南侵略。山西地方疲于应付,每年损耗严重,在这种条件下,哪里还有闲钱供养代王这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