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会结束,风波未止!(1 / 3)

作品:《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碰到贾雨村这个级别的对手,冯一博必须要全力以赴。

所以他一口气,连放了好几个大招!

上来先是一招:

临机专断。

我奉诏持节督军东海,你说我做的不对?

那就是在质疑皇帝的权威。

紧接着,他又是一招:

以势压人。

你想要这个钱,就先想想黑龙军和边军。

和将士们抢军饷,后果自己想!

最后还有一招:

要怪就怪我吧!

这招看似归罪于自身,但当然不是要同归于尽。

实际上,这一招的真正面目是:

以退为进。

不管对方如何应对,他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你怪我,就是说我失了“小节”。

那就降我的职,撤我的官。

但条款是为了“大义”签的,还是不能改。

你不怪我,那就更好了。

我都没有错,那我签的条款更没错!

即使是贾雨村这样的老狐狸,也被连绵不断的大招给打懵了。

一时间,都有些顾此失彼的感觉。

他现在只能原地沉吟,面色复杂的看着冯一博。

因为他知道,即使继续弹劾东海郡王和仇栾。

也没什么大用了。

有冯一博刚才的话横亘在这里。

就算弹劾成了,条款也不能做什么改变。

那除了平白得罪人,什么好处也没有。

不仅是他,满朝文武也都被冯一博的战斗力给惊到了。

就连一向老神在在的张松越,此时也不得不承认。

即使是他开口,也很难压下冯一博的这番说辞。

无论是东海郡王,还是仇栾。

都在冯一博的陈述下,成了为国家计深远的好官。

你若说不是,就得拿出证据来。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疑罪从无”的说法。

但也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典故。

真要使用内阁的权威,强行压住几人。

那他不就成了以“莫须有”处置众臣的秦桧?

而龙椅上的景顺帝,听了冯一博的话。

此时心中也很复杂。

一方面,冯一博多次引经据典。

引用的都是李世民的典故,和他的《帝范》。

这显然是在迎合自己这个皇帝。

可就是这样迎合自己的好臣子,却让他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另一方面,他是真的很想要钱。

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

他想要做个好皇帝,也必然要有足够的钱啊!

景顺帝接到议和条款的奏疏之后,就在深宫中曾自问过。

真有了这样一笔横财,想做李世民又有何难?

若是这笔赔款能尽数归于国库,那大魏的税赋就是每年都多了一千万!

虽然什么也不做,也相当于有了五百万。

但谁又会嫌钱烧手?

他能如此大方的,给冯一博一个“世袭”爵位。

很大程度上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

相比未来几十年源源不断的庞大收益。

那葬身大海之中,“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所谓二十万倭国大军。

说是空头功劳也不为过!

即使有些宫濑,能给他升一级就不错。

怎么还可能加“世袭”的爵位?

就在满朝陷入沉思之时,冯一博的心中也微微一松。

朝堂上鸦雀无声,证明自己没白准备。

可就在他以为,今日的事已经差不多。

想趁机结束这个议程之时。

却见贾雨村的眉头微微舒展,沉声又道:

“说来,冯大人的拳拳之心,算是众所皆知,圣上赐予的临机专断之权,自然也无人会质疑,只是……”

他还是那样,张口闭口先夸一句冯一博。

随后就顿了顿,话锋一转,继续道:

“只是冯大人如今已经交了差事,也加官进爵领了赏赐,剩下的就东海郡和辽东边地之事,就都是咱们大魏内部的事了。”

贾雨村到底是个老狐狸!

他这话一出,冯一博就感觉到了几分棘手之意。

面对自己一连几个大招,贾雨村选择的不是正面硬抗。

而是想要跳出自己搭建的框架。

这是直接把这件事,从对外事务中剥离。

三两句话间,先承认了议和条款的有效。

又把之后的战利划分,归为大魏内部的事。

这还不算完!

贾雨村有了主意,自然越说越顺。

只听他顿了顿,就又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