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就是这个命,我认! 第三十五章 去天华纺织厂考察(1 / 4)

作品:《藏在深山里的明珠

昨夜下过一场小雨,开春后,天气逐渐变暖了,积雪逐渐被融化,大地被雨水与雪水滋润过后。空气也是很清新。

小草仿佛在伸展着懒腰醒过来。谁说,润物细无声的?地边的小草,正可着劲地伸出头,顶的泥土沙沙,沙沙作响。还有“快长,快长,一年之计在于春呀!”这时,小鸟正在树梢喧嚣。难怪诗人要写“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可不是吗?小雨就是被小鸟们叫醒的“快起床,快起床,一日之计在于晨。”

小雨和婷婷麻利地穿好衣服,洗漱过后去晨跑了。

她们这次朝着纺织厂的方向跑步,在准备盖新厂房的地皮上,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娘俩还不停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

回来后,吃过早饭,小雨和婷婷,又按着报表上的数字逐一计算了一遍,这次大体的看得出,纺织厂的现状,列了个表,写清楚。

在九点半时,来到了市里的小会议室。

不大会,晓明他们也来了。

二哥看到他们笑着问“你们商量好了么?”

“我们商量过了,要想真正的办好,只能让我们自己经营,他们管理。具体细节他们来了再商量。”小雨说。

“嗯,这个办法好。只有这样才能统一管理整个流程。他们很快就到了。”二哥笑着说。

厂子来人了,司厂长和杨副厂长,财务科杨科长,身穿西服革履,每个人都精神奕奕地走进会议室。

二哥也让市里的一些领导过来列席会议,其中就有温副市长,齐书记与王副市长,以及其他领导也都在坐。

大家坐下后,做评估的工作人员,每人又发了一份评估报表,说“很抱歉,年前做评估时,没有把厂房和机器做折旧计算进去。这个才算比较准确的。”

二哥说“司厂长,报表你们都看看,然后双方讨论一下,要想把厂子办好,共同找一个最有利的办法出来。经过这次评估,你们厂子已经到了破产的地步。你们这样的现状很棘手,刘老板不会就这样无条件的投资的。”

厂方的人听了很是吃惊,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一会,司厂长才回过神来。心想这个女人的精明,自己是领教过的,绝不会轻易拿出七八个亿的,再说厂里什么情况自己比谁都清楚。

小雨看出他们的小心思,这与以前和他们的说法不一样了。看来他们还异想天开地,想拿到钱自己去做,不是小瞧他们,别说八个亿,就是十八个亿,就他们这样经营,早晚还是破产的下场。就直接忽视了他们的表情。

“经过评估,你们已经是负债了。市里为了发展,势必扶持纺织企业。让投资方讲一下他们的想法。你们先考虑一下再决定。”二哥说完环视了一圈,最后看向小雨。

十几号人的目光,也都齐刷刷地看向小雨。

小雨看了司厂长一眼,莞尔一笑,说:经过我的了解,你们现在的机制不够完善。如果把钱就这么借给你们,首先,没有可以抵押的东西你们经营的理念也不合理。所以,未来的发展也堪忧。

其次,如果你们有了这么一大笔钱,说不定银行就很快围上来,向你们要先前的贷款。再把工人的工资与其他外欠账还清,恐怕这些钱就所剩无几了,你们先前的设想又成了幻想。

我们四个合伙人,经过商量,找出了两个办法。第一,我们自己另起炉灶,办新厂,这对我们最有利。第二,就是我们四个人收购你们的厂子,资金有我们出,我们自己来经营,你们还是管理生产,当然,你们也可以参股,也可以另谋高就。”

司厂长有些急眼了,不等小雨说完,争辩道“你自己办厂,工人就是个大问题,培育出一批熟练工,一时半会做不到。再说,我们仓库里还有一个多亿的布匹,这就是钱。”

小雨嘴角上翘,笑得很是狡黠。她环视了在场的十几个人,他们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想看自己如何争辩。

就玩味地抿嘴一笑,说“是,司厂长说得很对。我想问你们个问题。你们七个月不发工资了,如果我要从你们那里招熟练工,不说给他们增加工资,就是按时发工资,你们说,他们会不会来我们新厂子工作啊?每个人都是要吃饭的,他们挣不到钱,等着喝西北风吗?”

小雨说完微笑地看向他们,又环视大家一眼,看到大家也都在思考小雨的的话。

小雨接着说“还有,你说的库存是有不少,卖不出去,也只能是布匹和棉花,而不是钱,对吧?如果像你说的那就是钱,你们还用得着这么发愁吗?”

他们三个听了,面面相觑,其实,他们都知道,现在的厂子就是鸡肋。仓库有大批的布卖不出去,工人的工资七个月没有发了。以前也有用布匹抵工资和外债的,恐怕每个工人家里,都能开个布匹商店了。还有电水费,都没钱交。还欠着几千万的原料款。二亿多的贷款和利息就压得他们喘不上气来。

晓明看着这场景,在心里不住地给小雨竖大拇指。哈哈,要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说出这样的话出来,小雨肯定就得叫大哥了,非得调侃一下不行,这么不靠谱的问题,司厂长也好意思拿出来说事。

司厂长被噎得一愣一愣地,最后还是问道“你们买断,不也同样不上算吗?”

小雨笑着说“你说得一点也不错,现在,我们买断就是冤大头。我之所以当这个冤大头,就是为了你们的刘市长,他是我亲哥。现在市里与两千多工人,还有银行这三方,如果宣布破产对谁都不利。市里和工人都会引起不小的震动。银行的损失也很大。”

听了小雨的话,在座的市委领导们,也相互窃窃私语。对小雨的说法都很认同,两千多工人假如失业,而且还有七个月的工资没有发,肯定会堵在市委的大门前讨说法的。

温市长主管工业,他却在想,这个女人还毫不讳言,是为了帮助她二哥,还真的豁出去,做蔬菜大棚拿出了三千二百万元,现在更是大手笔,拿出近十个亿,想直接收购纺织厂。

明眼人都知道,刘市长做出了这么大的政绩,完全可以提拔了,没想到省里又提出刘市长多待几年的建议。这无疑就是将了他一军,或者说是兄妹俩都被将了一军。自己的扶正的希望也遥遥无期了。看来还的与他们共进退,积极加入才能有希望。至少成绩也会有自己的一份。

齐书记却在想,没想到这个女人,不但不认输,反而斗志昂扬。这次为了协助刘市长种棉花,竟然拿出了七八个亿开办纺织厂。最让人敬佩的是,她的合作伙伴还都很支持他。明知前景不怎么乐观,还是各自拿出钱来参股。这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让这些大老板,对她如此信任呢?

这时,整个会议室气氛有些凝重。不但是纺织厂的三人,心里正在翻江倒海,就是在座的人也在为双方犯愁。因为摆在面前的评估报表,看着就很闹心。

小雨看到司厂长没有接茬,就又说“在我们市里,纺织厂就是最大的企业。假如厂子宣布破产,工人们会为了自己工资与安置问题去市委讨说法的,两千多人,到那时动静绝对不会小。再说破产,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损失,我们还会捡个大漏,不但能用白菜价,买到你们的旧机器。还能很顺利接收你们的熟练工和管理人员。”

到会的所有人,对小雨的分析深信不疑。工人是一定的闹事的,而且银行也会是受害者。这绝对不是小雨危言耸听。尤其是,她说的捡漏问题,也很准确。

每个人都知道,如果企业破产,把剩余的物品,厂房,机器等拍卖后所得到的钱,第一是先付工人的工资,第二是还清外债。最后剩下的才还是银行的。

至于公不公平先不去评说,至少小雨说的,最后那句话完全是正确的,那就是会以白菜价买下纺织厂的旧机器。而且大量的工人与管理人员,不用去联系就会自动找上她。

二哥抿着嘴憋着笑,恐怕笑出声,每个人的表情都落在他的眼里,有的人在暗暗地点头的;有的人看着纺织厂的三人表示同情;还有人看向小雨,用敬佩的目光微笑。

最精彩的是大卫,他的眉头皱成了一个大大的川字,欲言又止的样子。

晓明却把手按在脸上,胳膊肘垫在会议桌上,笑眯眯地看向司厂长三人。好像在说“大哥,别闹了,与我们刘大小姐斗心眼,会吃亏的。”

小雨顿了下,看着大家都没有提出问题,继续说:如果我们接收,可是要付出不少真金,白银的。为了稳定大局,最主要的是,我们大家没那么多时间去浪费。

因为只有把此事决定下来,才能确定三月份种植棉花的规模大小,而且也必须在九月份之前把厂房盖好,开始收棉花,所以,我们不会在乎这些钱,把这个厂子救活,各方都会皆大欢喜。

“司厂长,那面还有一个会议室,你们去商量一下吧。”二哥说。他看到他们都在犹豫,就知道这件事不好决定。

他们出去后,二哥问小雨“你们想好了,如果不买断,自己另开一个厂子?”

小雨很干脆地说:是。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种棉花,只不过规模不能太大,以防我们吃不下。如果与他们合二为一,就能大面积的种棉花了。”

二哥看了温副市长一眼,好像在询问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