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就是这个命,我认! 第四十一章 人比人气死人(1 / 3)

作品:《藏在深山里的明珠

徐大姐让一位叫张虹的美女,带领小雨娘俩来到服装展示厅。

张虹知道这两位是老板家的贵客,从老板夫人热情地陪伴,就知道大有来头。很恭敬地带路,乘上电梯,来到了十二楼。门口前的一块牌子上,写着“徐氏公司,服装展厅”的字样。

张虹对在门口的一位美少女,挑眉一笑说“刘岚姐,这二位是我们老板的贵客,你认真的接待一下,无论她们有何需求,尽量满足。”

张虹离开后,叫刘岚的对小雨娘俩介绍道“展厅的产品都是样品,一般是接待过来批发或者定制服装的顾客。在这里选好了服装,付了款后,就有仓库的工作人员,给组织服装后打包发货。”

小雨看到有一组牛仔系列的产品,与各式羽绒服,扭头问刘岚“现在天气这么热,牛仔服与羽绒服,还摆在这里,有客商来买吗?”

刘岚抿嘴一笑,嘴角还抽搐了几下,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解释道“大姐,我们住在北半球,这里是夏季,但是南半球与我们正好相反,比如奥国,巴国等,他们现在正是秋冬季节,需要这些产品。呵呵,我们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也可以说,一年下来所有的服装都有市场。”

说完还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张订货单,递给小雨。接着说“你看,这就是奥国今天才定的货物清单。”

小雨迅速地浏览着货物清单,上面牛仔裤就是三十万条,羽绒服长短,男式女式个型号的也都近十万件。另外就是保暖内衣与保暖衬衫。

小雨记在心里,递还给刘岚。莞尔一笑,尽管自己问出的问题有点弱智,也被她嘴角抽搐的小动作,就是对自己没学问的嘲笑,并不在意。至少知道自己厂里的产品,在国内秋天来临之前,没有销售市场,但是徐家有呀。

回去还的再脑补一下地理知识才行,看来自己的脑子快锈掉了。目光只看到眼前,就没有人家看的远。

今后自己就得放眼全球,就像面前的刘岚姑娘,她能把全球的地理与气候了解的如此详细,就能把产品,针对这各国气候变化有选择的出售。

想到自己多日的苦闷,今天在刘岚那蔑视的一瞥中被点醒。

小雨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刘岚已经与婷婷在挑选商品了。她洒然一笑,想到一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自己今天不但眼睛亮了,心里也敞亮了许多。今后自己就得针对着自己的产品,不同季节,寻找不同的市场。

小雨想明白后,开始欣赏着各种款式的服装。看到服装品种琳琅满目,花色,布料,款式等,让他们感到眼花缭乱。

小雨不但挑选几件喜欢的服装,还在观察服装的摆放,与展厅的格局,都感到很是新颖。在国内,很少有这样的搭配。

看到杵在一旁的模特身上,上下身的服装配搭,看像率性而为,可是组合在一起,却潇洒自然。看上去,感到活泼可爱,还有一种飘逸俊朗。

这时婷婷走过来,小雨问“婷婷,你感到这身衣服的搭配与风格,如何?”

婷婷捏着下巴,眯着眼睛,上下观看着,又走上用手触摸着服装面料,又看了上面标的价格后,笑着说“妈妈,我刚才看了,上衣用的就是平常的针织布,就是绣上了几朵好看的花朵,价格就能买到三百多元,下身就是牛仔布,裙摆下方经过石磨制造出效果。价格也在五百多元。”

“没错,不但用料少,制作简单,尤其是这样穿着搭配,简直就是把清纯靓丽展现的淋漓尽致。不但洋气,还更显高档。”小雨用手机把所有的模特都拍了照。

婷婷也看出,各种男女模特身上的衣服,挂在衣服架上平淡无奇,可是,根据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搭配,就能彰显出人的个性,气质,与品味。

看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呢?别说做服装了,就是能摆出,既有神韵,又能吸引顾客的眼球,直到让顾客喜欢,买下,这就是大学问。

小雨正在欣赏一件丝绸长连衣裙,看到绿底百花的色彩,已经被吸引住了。看到价格在五百元多元觉得价格还可以,加上二百元完全可是卖出去。”

接下来,刘岚跟在小雨身后,按着挑选出的服装与号码,很快就组织好一批货。经过刘岚的的计算,总共是两千多万元的货。

接下来,婷婷就开始挑选起来,数量都在五十件左右,还有各种花色,与尺码的。直到挑选累了,才终于停手。

当她转身看到小雨朝她微笑,终于发现自己刚才太专注了,竟然没有征询一下妈妈的建议。

她不好意思地说“嘿嘿,我太喜欢了。这里的服装样式既新潮又高档。我刚才选的这些服装,还行吧?”

小雨笑着说“不错,运到你的店里,会使整个店铺都会提高一个档次。你毛叔叔家那些服装,也能相应的提高一些价格。今后两处同时进货,卖得较好的,就多进一些。”

美女店员递给婷婷一张单据,婷婷看过后脸上波烂不经,可是心里确实吓了一大跳。自己这一阵的忙活,竟然进了一千八百多万元的货。

她跟着刘岚去刷拉了卡。

看到刘岚离开,低声对小雨说“妈妈,看来我实在太冲动了,这次要了不少货。”

小雨笑着说“现在正是最好的时节,运过去就上架,卖卖看。别前怕狼后怕虎的,经验都是在实践中得。如果秋季快到的时候,就可是把剩下的,保本的情况下,进行大甩卖。”

从展厅离开,娘俩来到一楼的咖啡厅坐下休息。每人人要了一杯咖啡,还要了几样小点心。

婷婷放进咖啡杯里两块方糖,用小勺搅着,低声对小雨说“妈妈,你发现了吗?我的布匹质量绝对是最上乘的,我对相同布料的服装,与我们的产品做了比较,看来布匹与成品的价格相差实在是太多了。看来服装做好了还真的很挣钱。”

“是啊,我们先前看的那件白色体恤与牛仔短裙,用我们的针织布与牛仔布做出来效果还要好。最多能用五十公分的布,可是做好了,就能卖到三百元,四百元的。哈哈,这就是品牌效应。当然,他们的做工与款式也的确让人耳目一新,非常新潮。”

“是,如果我们的车间,也能设计出这样的服装,今后绝对会发大财。”

“现在我们还刚起步,哪有那能力呀?你的想法只能寄托在你妹妹身上了。”小雨笑着说。

“我妹妹学的服装设计吗?”

“那倒不是。你这个徐姑姑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她在F国学习绘画,服装设计。徐洪海从小就跟着她学绘画,当然也是学服装设计了。现在文文正在跟着徐洪海学习绘画。那次我去米国看他们,就看到文文画出的各种服装设计的草稿。”

“那可太好了。三年后,我们的纺织厂稳定下来,到那时,文文也毕业了,我们就聘请她,做我们服装设师。”婷婷激动地眼睛放光。

小雨咧嘴一笑,说“咱娘俩想到一块去了,如果文文想去F国学习服装设计,肯定差不了。我在想,回去后,我们也在厂子里盖个超市,也做个服装展厅。到时候,把这里的服装也放在那里卖,我准备交给你和徐倩搭理,你的股份最多,给徐倩两股就行。”

“好的,厂子有自己的超市是必须的,近一万职工,各种商品的需求不会少,尤其女人需要的商品。同时也能卖,我们厂子里的商品,再加上毛叔叔家的服装和这里的,哈哈,生意一定会很好。妈妈,我们这次来还真是开眼了。”婷婷越想越兴奋,以后,不发财也不行了。

晚饭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徐大姐拿来了货物的清单,和服装的样品与小样。

“小雨,你先发这些货。一些服装就有你们做成成品,我们要的布匹也是用来设计服装的,这些家纺数量就按着做出来。你给我的卡,我已经给你打上一部分货款了。剩下的货到付款。你告诉厂里准备发货吧。”

“好的。”小雨回答,她知道,自己不说,徐洪海也会说的,就把在春江市所做的事情大体的讲了一遍,最后说“我现在还没什么经验,只是刚开始干。”

徐大姐听到小雨的讲述,也感到面前的娘俩有胆有识。就小雨所做的这些事,自己还真做不到,也不敢想。

“哈哈,放心吧。小雨,我们这边会大力支持你的。”徐大哥对自己这位亲家也感到很佩服。

徐老也和蔼地说“说大一点,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说近的,就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大姐告诉我,你们的布匹质量很好。适合做一些高档服装。虽然,我们这里牛仔服,保暖系列还不是出售的季节,可是有些国家就卖得很火了,别担心就按着货单送过来吧。”

小雨和婷婷为了预祝两家合作愉快,每人和他们喝了两个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经过这些天,终于有了结果,不但小雨娘俩心情轻松下来,就连徐家人,也感到非常满意。

徐大姐和徐嫂子,又谈了文文与徐洪海巧合的姻缘,也都津津乐道。

“小雨啊。今年我去你的山庄住几天。什么时候合适?”徐老笑眯眯地问。

“九月份,天气不凉不热,那时树叶红了,果实也成熟了,地里的地瓜都熟了,就那时候去吧,我公公婆婆和他们的几个老朋友也会去,正好你们认识一下。”

“好吧,以后就是亲家了。”老爷子笑着说,但是他却不想那时候去,因为自己小市民一个,是不能去掺和的,再等机会吧。

饭后,回到房间,小雨把徐大姐给的发货单,传给了司厂长,让他尽快发货。

事情办的很完美,接下来的几天,小雨和婷婷去了很多旅游胜地,玩了个痛快。

回到了春江市,这次明珠岛之行,用了二十天,接到的订单,不但能把这几个月的库存都卖出去,服装车间也有不少的加工活要做。

回到家,婷婷对小雨说“妈妈,我们是不是太幸运了,这次是托文文的福,文文和许洪海还真是有缘分,他们俩也是很般配。”

“是啊,我去米国时看到徐洪海,也觉得小伙子很不错。小武很认同。说起玉镯的事,还真是巧合,本想留下的那一只,准备文文结婚时送给她的。当时也没想到,我还会有一个女儿,哈哈,这样我手里的一只就留给你了。是妈妈留给女儿的。”

“就留给小武的媳妇吧。我就不要了。”婷婷笑着说。

“那不行,媳妇到时候会有的。那镯子是有纪念意义的。你知道徐洪海的妈妈花了多少钱买的吗?三千五百万。值不值这个钱,我不知道。可是对徐洪海家来说,再多也值得。徐大嫂自己寻到了儿媳妇。看来很多事,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小雨在想。自己和治国的婚姻也是天意。治国也是她的贵人。不是他,自己不会认识这多么大人物,也不会有两个可爱的小儿子和这个便宜闺女。

婷婷看到妈妈走神了,就说“妈,你太聪明了,临走时,我们把价格提上去,本来是为了他们讨价还价的,没想到这么顺利。”

“嗯。看来我们的产品,还是比其他人的价格便宜,质量也好。算了,反正我们这次赚到了。这一次就能出售五个多亿的货,就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离出发前,小雨心理就像压上了一块大石头,现在那块石头终于办掉了,心情也轻松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