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纵横捭阖(欠更还完了,开始本章说数目加更)(3 / 5)

作品:《从守藏室之史到太上

“试试吧,我且尽力一试,成功了更好,即使不成功,也能有数千援军。”

“那就先试试。”

……

大明南京城下,秦淮河上,某座画舫之中,子贡在这里悄悄的拜见了王诩,说着一些见不得人的话。

“听闻橘君已经拜师叔为相父,师侄这里就提前恭贺师叔,执掌齐国大权,身配齐国相印了。”

听到这里,王诩笑呵呵的,啥也没说,盯着远处的舞女,听着各种丝竹之声,沉醉其中,好像子贡根本就不存在一样。

“师叔,此次田氏出兵十万,来势汹汹,不可一世,倘若让田氏真的灭了鲁国……”说话之时,子贡一直在观察王诩的神色,可惜观察了半天,也只是观察了个寂寞,除了王诩心态很好、城府很深之外,啥都没看出来。

“师叔,师侄此来是为了求取部分田氏情报,包括此次的出兵路线,那些将领的具体情报、性格特征、粮草运转路线等管关键情报。如果鲁国赢了,师叔才好顺利执掌齐国大权不是?”

听到这里,王诩摇了摇头:“师侄啊,师叔问你一个问题。孔丘和三恒争权夺利的时候,会主动引外兵进入鲁国,帮助他干掉三恒吗?”

“不会,师父是有原则有底线的人。”

“巧了,师叔我也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所以,哪怕再怎么仇视田氏,师叔也不会通过直接出卖齐军的方式来干掉田氏。”

子贡却不忧反喜,不会通过出卖情报的方式干掉田氏,那就是说,会以其他方式,干掉田氏:“还请师叔赐教!”

说着,子贡就向王诩拜了一拜,还主动给王诩倒了杯茶,弯腰站在一旁伺候,有礼有节。

“嗯,虽然老夫常常说孔丘迂腐,但这礼节方面确实挺到位的。田氏看上去有十万大军,其实就是只纸老虎罢了。”

“我已经听说了鲁国向晋国求援的事情,但是太小气,太小家子气,要有大格局,要放眼天下。”

“你只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便可挑动天下大势,获取吴国的援军、墨翟麾下的工匠、楚国的粮食、兵甲……”

听着听着,子贡就越发的开心:“学会了!学会了!原来,这就是大格局!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不愧是师叔!”

拱了拱手,子贡就开心的离去了,朝着海外而去。看着子贡离去的背影,王诩默默的前往论坛之上,悄悄的给墨子发了条消息:墨翟道友,楚国即将进攻宋国,大好机会,你要把握啊。(三千具强弩、一百门火炮、五百名工匠,一个都不能少)

……

不久之后,子贡就在夷洲岛上,见到了阖闾。

“师叔,田氏伐我在即,还请师叔看在同为姬姓诸侯的份上,派遣一支援军。此事之后,鲁国上下将感激不尽,并大力宣扬吴国姬姓诸侯的身份,让吴国也成为中原文化圈的一份子。”

“三千,三千援军!我会让世子夫差带着三千援军,前去支援鲁国。”阖闾伸出了三根手指。

“自从师叔继位吴侯以来,便不断改革,壮大吴国国力。但是,吴国和楚国的差距,不是一点两点,纵使是此刻,吴国的综合国力,仍然远远无法和楚国相提并论。”

“师叔这几年来,改革军制,与楚国大小战了一百多场,胜多败少,疲楚之计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这对于吴国名声的改善,并无太大帮助。对于中原诸侯、中原士人而言,吴国,依然只是南方的蛮夷小国罢了。”

“而这时,倘若师叔可以派遣一支军队,击败田氏大军,那么师叔的名声,吴国的名声,必然大不相同,到时候,无论是招揽中原士人,还是招揽其他玄门道友,都很有好处。”

听到这里,阖闾举起茶杯,一口喝光里面的茶水,连茶叶都咀嚼了几下:“我可以让夫差,带领五千精兵过去,顺便招揽士人、玄门道友。”

子贡再次抱拳一礼:“这几年来,师叔的疲楚之计初见成效,在多频率小规模战争之中,吴国胜多败少,楚国的国人、中小贵族,地方封君,纷纷破产。”

列国之中,打仗是不发工资的。即使发,也只给少量的一点点。

所以,国人们参加战争,国君管饭的时候,国人所在的家庭,就失去了一个壮劳力。

若是战争时间一长,就会耽误春耕,一年的收成,都要大打折扣。

国人也只是稍微富裕一些的普通人家,比野人强一些,但抗风险能力,连后世的中小地主都不如。

如果打了胜仗,有劫掠敌国的财物,有国君赏赐的财物,一般来说肯定是赚的。可一旦吃了败仗,就意味着战争期间,国人没有任何收获,国君肯定也没钱去补贴普通国人。

让国人破产,这就是疲楚之计的核心。

“实际上,如今的楚国内部,早已矛盾丛生,国人对贵族不满,中小贵族对国君不满。但是,由于吴国这个外敌存在,所以楚国内部的矛盾被吴国楚国之间的大矛盾给压制了。”

“这种时候,吴国若是直接停战,甚至是撤军,那么楚国内部的矛盾便不再被压制,而是会直接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