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江南四百八十寺 第446章 在路上(1 / 3)

作品:《昏君开局:天下大乱,我落草为寇

都说江南是富庶繁华地,这话说对也对,但终究有所偏颇。

放在大越朝中,自然如此,但若是往前推上几百年,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也就是在隋朝开凿了大运河后,江南各地才渐渐能赶上中原的脚步,但在李唐前期,这儿依然是远不如中原繁华昌盛的。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大量人口南移,江南各地才真正有了快速发展的基础,然后是赵宋的重商政策,更是让江南经济大步向前。

而到本朝大越,在百多年的刻意引导下,江南更是已经完全超过了中原,成为真正的经济中心,每年上缴朝廷的赋税,都占天下钱粮税赋的三四成,多时甚至过半……

只是对朝廷来说如此大的贡献,对当地百姓来说就未必真是好事了。

如九姓这样的豪族,有的是办法将各种税赋从自家身上转移出去,而江南有多科举之士,一旦读书有成,这些人便也能从繁重的税赋徭役中摆脱出来,那这一切的沉重负担,自然就落到了其他既无家世,亦无出身的普通百姓头上。

所以哪怕江南再富,商业再是繁茂,其实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本来随着朝廷突然翻覆,官府不用再向上交税而轻松了些,结果又有佛门顶上,于是百姓们的担子反倒是更重了。

身处杭州这样的大城还不觉着有问题,可真当出了州府大城,来到一座座最普通卑微的村落前时,孙宁见到的,就是一幅全然不一样的画面了。

虽然正值春日,万物复苏,姹紫嫣红,景致正好,但田间地头忙碌的人们脸上却看不到多少喜悦的笑容,只有麻木和吃力。

对他们来说,什么美景繁花都是虚的,只有卖力种地,才能勉强糊口,养活自己和家人,不至肚饿,不至于在秋天官吏上门时,无法交差。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不兴不亡的,最苦的也依然是百姓。

看着这些,心思转动间,孙宁忍不住便是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