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英华 / 章节正文阅读

161章 兜生意与复仇(下)(2 / 4)

作品:《大明英华

他们抖抖索索地掏出纸卷,悲悲戚戚禀报道:“上官,小的们从山西来马市做买卖,今日撞到那女真鞑子的溃兵,鞑子的头领抢了咱的货,倒是留了命,让咱们将这纸卷送到抚顺的将军们跟前。”

张铨、张承胤等几个识字的,接过来一看,纸上以汉字写着“告天伐明七大恨”。

张铨抬头对郑海珠道:“果然是你之前探来的七大恨,这一回全了,你来瞅瞅。”

郑海珠凑头瞧去,便是史料流传下来、努尔哈赤找出的七桩侵略理由,除了头一条指责明廷杀害他祖父与父亲外(实在为误杀),什么苛待使节、影响稼穑、和蒙古为了叶赫老女争风吃醋之类的,都极为牵强。

不识字的邹褚贤等人听张总兵念,边听边骂“放屁,鞑子胡说八道”。

郑海珠拧着眉,向张铨道:“侍郎,鞑子溃不成军之际,还要将战书扔过来,可见努尔哈赤那老酋,伐明之心已成铁志。就算这次被揍狠了,以建州女真的疯狂势头,一定还会卷土重来。”

邹储贤哼一声:“那老子就继续堵着他们打。郑姑娘,你那几门鹰啊鸟啊的大炮贵不贵?老子砸锅卖铁,也问你买几门,放在清河堡。”

郑海珠的面色越发肃然:“火器当然是好东西。但诸位上官请想,当初弗朗基人拿火器在珠江口打我们,没隔多久,子母铳的法式就被我大明在广东的将官学来了。再回朔五百年前,大宋做出了神臂弩,也渐渐被金人、夏人彷照。打仗又不是阴谋,大家都是明刀明枪地干,对面有些啥看家本事,多打几次,都会看得清楚,无论冷热武备,最终总会被敌人学去。那建州,要打要防,但也要设法将这祸水,引往别处,甚至,像治水那样,因势利导。”

张铨摩挲着写满“七大恨”的纸卷,问道:“怎么因势利导。”

郑海珠遂将在赫图阿拉与努尔哈赤说起俄罗斯人派哥萨克东来的事,禀报了一遍。

末了,言之凿凿道:“应对建州坐大的边患,嗯还有蒙古各部,应当数策并举,边兵自然要强,武备自然要足,军情搜罗自然不能废弛,但同时,逼他们转身向着更北方、更东方,将他们那股蛮劲,去打哥萨克,打罗刹人。让他们守住自己部落的疆土,打赢几次、把罗刹人教训得老实些了,咱们大明可以让蒙古和建州女真做二道贩子,卖我们的货给罗刹人。比如这个红茶,化油暖胃,没道理弗朗基人、红夷人喜欢,罗刹人不喜欢哪。”

她说到此处,滞顿须臾,叹口气,才又道:“努尔哈赤犯明之心可诛,但是去岁腊月,我探访赫图阿拉,确实亲见,建州不少地方水泽坑洼,垦荒困难,随着他们的人丁增多,不解决吃饭问题,他们就算明知飞蛾扑火,也会不停地来抢我们。”

郑海珠说得唾沫横飞,席间诸人听来却不觉厌烦,更不觉得稚嫩可笑。

只听戚金喝一口茶,澹澹道:“郑丫头说得不错。当年戚少保带咱们打倭寇也好,打蒙古人也好,有些不可能全歼敌兵的战阵里,打得差不多、对方知道疼恨了的时候,戚少保会留一条缝,让残兵剩勇从那缝里钻出去,免得困兽恶斗,再损我兵力。”

张铨若有所思地盯着翻滚红浪的炖锅,少顷才开口道:“哪朝哪代的边患,都不是一个法子能解决的。但此番,诸位戮力同心,真刀真枪真炮立下的军功,老夫回京师,必定向圣上与阁老详加禀报。来,吃菜,喝茶。”

郑海珠闻言,明白自己建言献策要适可而止,回头关于在辽东通过总兵卖红茶给蒙古人和女真人,关于鼓动毛文龙去皮岛发展往朝鲜和日本边贸的根据地,以及关于请张铨上奏朝廷答应给松江火炮厂费用的事,都不必在餐桌上细讲,单独拜访时商量即可。

众人又吃了一会儿,张承胤忽然问戚金:“戚总兵,你那个干儿子呢?他陪着郑姑娘在马根单决水,也是大功一桩,怎地不喊他来吃肉?”

戚金的嘴边划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之色,旋即,他羊作无奈道:“吴惟忠这个独苗,性子清冷,怕应酬,随他去吧。”

……

孔有德带着吴邦德,穿过黑暗,来到牢房前。

毛文龙的家丁打开牢门,里头被关了三四天的囚徒李永芳,扑上来,怒气冲冲地重复他这几日的质问:“我堂堂抚顺游击,你们是哪一路明军?为何关我?外面是不是打仗了?老子的人呢?千总王命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