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大明英华 / 章节正文阅读

254章 一进宫就遇诈(2 / 3)

作品:《大明英华

不料,将将要交辰时之际,徐府的管事匆匆赶来,说是徐光启昨天傍晚开始腹泻,一夜不宁,府里天没亮就去请大夫了,今日的讲学定是来不了。

“还有此事?”郑海珠问那徐府管事,“是晚膳前就开始的?”

管事点头。

“那,难道是文华殿的食盒……”

“哎夫人慎言,”管事忙压着声儿道,“咱家老爷估摸着也是菜不太新鲜,但老爷最是个仁义脾气,说是吃几副药就行了,莫来宫里头计较,免得御膳房那里有宫人内侍的挨罚。”

他说话间,东华门里出来个二十几岁的内侍,略一张望,就向此处走过来。

“可是郑师傅和一位姓卢的公子?”

郑海珠忙与卢象升还礼。

“咦,徐翰林呢?”

徐府管家上前陈情,内侍“哦”了一声,想一想,说道:“那咱家回头与孙翰林禀报,郑师傅和卢公子,先赶紧随咱家进宫去,讲官还得先更衣。”

太子与皇孙的讲官,都要换上红袍子,再进文华殿,这个规矩,郑海珠已在前日拜见徐光启、商量讲课分工时得知。

侍卫验看牌子后,三人进了东华门。

“公公贵姓?”郑海珠问道。

“唷,您客气,免贵,姓薛。”

“公公可是在司礼监?”

“嗯。”

“有劳公公引领一趟,我们南边没什么旁的土仪,出些绢帛帕子还能见人,公公试试我们松江丝棉混纺的圈绒汗巾,特别舒服。”

薛太监接过郑海珠递来的帕子,触手之际就摸出里头裹着硬邦邦的玩意儿,揣到袖子里时觑了一眼,是金子。

“小娘们儿场面上倒还会来事,”薛太监暗自嘀咕,“但你得罪了大人物,今日这场劫数,老子也不能心软放你躲过。”

此时实则才八点不到,秋阳还挂在东边,郑海珠在顺光中极目远望,只见宫阁重重,绵延起伏。

但在西北方向的视野中,远远宫墙上露出的大殿屋顶,似有残缺之象。

郑海珠明白,那里应该就是被火烧了的三大殿建筑群。

万历帝因为不上朝,皇极殿等三大殿被火烧后,他初时懒得修缮,后来被群臣上奏得烦了,就命太监管此事,太监们敷衍塞责加上中饱私囊,工程无限停滞,直到万历驾崩了,三大殿还是这副鬼样子。

几人过了河上小桥,眼看着前头是一片成荫的绿树,有金色的琉璃瓦从树冠后冒出来,大约便是文华殿了。

薛太监对卢象升道:“公子留步此处,等咱家带郑师傅去更衣。”

卢象升晓得自己只是作为郑海珠的助手,没有红袍子穿,便冲薛太监点点头,背袖立于桥头醒目处。

郑海珠踏着细碎的光影,跟着薛太监一路走,沿途遇到洒扫的小伙者,见他们都立刻毕恭毕敬地向薛太监行礼,想来此人在司礼监虽不至算大珰,在宫中却地位不低了。

郑海珠正琢磨着与他攀谈几句,却蓦地发现不对。

穿出去的走廊尽头,那排房子,已不像文华殿的建筑,矮了不少,还有袅袅烟气升起来。

“薛公公,此处是……?”郑海珠立刻开口问道。

“哦,御药房。”薛太监转头指了指,和气地答疑。

不对!

郑海珠心中疑云腾起。

她作为后世来人,对游览过的故宫,是有大致概念的。

虽然那已是清朝版本的紫禁城,但文华殿的位置没有变过,三大殿就算被满人改了名字,位置也没变,此刻薛太监带自己走的方向,分明是往西北去,是远离文华殿、靠近三大殿了。

薛太监眼角余光瞥到郑海珠转着脑袋张望,微微放慢脚步,轻咳一声,肃然道:“郑师傅虽是初次入宫,也不可失仪。”

郑海珠忙作了虔敬之色:“多谢公公提醒。唔,请问公公,这文华殿的更衣之处,怎地还要经过御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