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奇物与发现时代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一章 捕鸟的网(2 / 3)

作品:《奇物与发现时代

“说来,你觉得下淮怎么样?”

“什么意思?”

“和平陵比,下淮怎么样?我想听听你这个外地来的人的看法。”

顾川不解桐实的意思,他对桐实和尾桐夫人的了解还太少,不敢说得太深,只将信将疑地说道:

“下淮区的风景要比平陵区好上很多。”

平陵区的租房前窗见到的是黑乎乎的墙,后窗见到的也是黑乎乎的墙。但德先生的房间采光很好,在大书房的后窗,可以见到日照之河的水清澈地流过大地。阳光照在水上,非凡灿烂。

“只是这样吗?”桐实笑了起来,“日照之河的淮水段确实是不错的,我也很喜欢。”

可能是和顾川独处很无聊的缘故,桐实偶尔也会随手拿起几本小册子来读——德先生并不禁止这个行为——她读着读着,经常会忍不住感叹:

“德先生做的内容快要比落日城内城图书馆更为细致了。怪不得工艺方面的内容没人愿意做,只有德先生决定做完这个部分的内容。”

落日城内城有个大图书馆,但据桐实说,内城图书馆不会记录各行各业的知识。这是圆塔家族自发的行为。

“你原来也代表尾桐夫人,一直在和德先生联系吧?你之前没有看过德先生做访谈的小册子吗?”

有一次,顾川忍不住问道。

“原来,原来是没有兴致呀,不在我也不等,和德先生说完,我也就走了。”

桐实眨巴眨巴眼睛,凝视这在阳光下显得柔和俊秀的少年人。

朴素发旧的衬衣和多次修补过的裤子,穿在顾川身上,好像都是精心妙成的天作之合。桐实突然有点理解川母的信里川母对自己孩子的喜爱与自豪了。

他们说到这里的时候,德先生恰好回来了。

桐实连忙站起,而顾川不慌不忙地像向老师打报告一样对德先生复述了桐实的话,这老男人就露出得意的表情。

“这就是‘百科全书’的意义啊。内城图书馆太高大了,只收集那些高尚的‘智慧之学’与‘公民们的艺术’。而百科全书不一样。百科全书就是要收集分散在这世界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并且要将这些知识非常系统地呈现在这些和我们一样的人们的面前。这样,这些知识也会更好地流传下去。”

这是德先生的一个主要观点。

那就是知识的谱系。

他认为知识的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发展、物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互相交互、互相干涉的。因此,可以以一种发展的事态,将各项知识逐个地引出,做条目。

这就是德先生花了很长时间编写的极可能是这个世界第一本百科全书的大纲。

顾川经常听德先生得意洋洋地讲到他用那份大纲彻底折服圆塔家族,还有他找来的负责其他部分的人。

桐实听到这里,不免好奇地问道:

“可是,德先生,你有想过吗?我们现在的知识很可能在几年后就没有用处了呀!比如那种用铸铁做框架的建造房屋的工艺,就要将老式的工艺都淘汰了。新城区里,已经没有原来的建筑了!那么,把这些工艺记录下来,又有什么作用呢?”

德先生没说话。

倒是顾川凭着上一世的见识,另有见解,自然地发声答道:

“桐实,你有想过吗?等到未来,这篇百科全书的内容,就会成为未来的人了解过去的历史与社会变化的基本,为他们道明这个时代的真相。也许他们就能从中发现甚至了解到社会与历史前进的规律。”

社会与历史前进的规律,是个高度抽象的词,桐实没听懂。

德先生念到这词,眼前一亮:

“小川,你的说法倒是新颖。这也是一种知识的谱系,是知识发展的规律。一般的知识,是研究每个学问,让工艺或者艺术发生进步,更实用,更好看。而知识的知识学就是研究知识本身是如何发生进步的,这就是百科全书重在未来的意义。”

“何况……”德先生转过头来,对桐实说道,“我做完了这一份工作,任何人都可以从百科全书中搜寻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而不必自己苦苦寻找,去求别人家。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桐实先是称是,又陷入沉思,摇了摇头:

“但尾桐夫人曾说过,这可能也造就一大批假学者,拿着百科全书的内容招摇撞骗。”

德先生只道:

“这就不是我能管到的。”

顾川不关心桐实的问题,倒是对这个世界的印刷系统很感兴趣,忍不住问道:

“可是百科全书要怎么大批量印刷呢?我知道这个‘百科全书’是内城公民的‘圆塔家族’委托先生你编纂的,但这本书怎么飞入寻常百姓家呢?”

结果这话倒让德先生顿住了。

顾川从这人的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印刷业和传播业都不够发达,可能已经诞生了活字印刷术,但效率不够高。

德先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