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1805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一零章 经济绑定和人口(2 / 2)

作品:《大明1805

“可以资助马尔萨斯宣传他的理论。”

表情非常复杂的点了点头:

“我会提醒牛先生的……”

然后朱简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

“靖垣你觉得这个理论有没有问题?我们大明自己要不要也有所准备?

“我们大明的土地也不是无限的,毕竟整个地球的规模不过如此。

“如果我们大明人增加到几十亿,那肯定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靖垣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待的?有没有考虑过?”

朱简炎对这些东西没有很深的感触,是非常客观的在考虑这些逻辑。

对朱靖垣的这个询问,甚至有考察对比的意图在内。

想要看看朱靖垣在这种层面的问题上,跟世祖皇帝留下的思路有没有大的偏离。

朱靖垣对这种问题很显然是有想法的,甚至是有很深的亲身体验的:

“人口增长本来就不是指数级的,因为正常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随着技术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普通人的总体教育水平会越来越高。

“他们从事的工作会越来越复杂,需要应对的社会事务也会越复杂。

“普通人分配给抚养和教育后代的精力同样是有限的。

“而且会随着教育水平的上升,从事的工作的复杂度上升,而呈现出对应降低的趋势。

“更关键的问题,是高教育水平的人,对自己的后代的要求也会更高。

“普通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要往上走,最起码不能比自己更低。

“这会增加养育单个孩子需要花费的精力和资源。

“父母能够花在孩子身上的精力不断减少,需要提供给单个孩子的资源却不断增加,直接的结果就是孩子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

“这还是不考虑女性地位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上升,会越来越多的参与更过的社会工作,而不再只是承担传统生育义务的问题。

“同样也没有考虑生产资料的集中,生存资料通货膨胀等社会问题产生的生活压力。

“所以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出生率会自然而然的降低。

“其实只有皇室、贵族以及高级的商人,这些不需要自己亲自带孩子的家庭,后代的增长才会比较接近于指数级。

“除非朝廷能够真正实现绝对的社会化抚养。

“让普通人只管生,不管养,那数量肯定会继续膨胀的。

“与此同时,生活资料的增加其实也不是线性的……

“最起码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不是线性的,增长速度可能比人口增加的更快。

“化肥的作用现在已经体现出来了。

“如果能够迅速普及,它能在几年内让粮食单产直接翻倍。

“人口要翻倍可能都要两代人了。

“我们不能保证技术革新会不断地发生,但也不能保证它不会继续出现。

“我个人的大致估计,如果未来不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大明的人口数量的巅峰可能会出在二十亿出头的时候。

“根本不需要考虑几十亿大明人的情况。

“到了您的孙子辈的时候,皇帝和朝廷就应该发愁怎么去提高生育率了。

“按照大明目前的掌控的土地来算,加上几十年的科技进步,到了那个时候,养育一百亿大明人也没问题……

“最后,以上的两种分析,都不能说明马尔萨斯的理论是错的。

“他那个理论,是在不考虑外在因素的理想情况下的逻辑。

“当然,社会学上是几乎不存在理想情况的。

“所以,我们大明不需要在意这个理论的存在,但是却可以把这个理论去泰西推广。”

朱简炎非常安静的听完了朱靖垣的长篇大论,并与世祖遗篇上的相关理论相对照。

然后再在自己心里自己评判相关逻辑的可信度。

朱简炎并不是完全盲信世祖遗篇,也不会盲信朱靖垣的各种理论。

世祖遗篇里面不只是有各种预料和预测,还有非常成熟的引导式的思维分析理论。

要求后世子孙先学分析方法,再去辩证的看待那些预测,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应用。

朱靖垣也不说话,就等着老爹自己在那边思考。

许久之后,朱简炎再次开口:

“所以……靖垣你的意思是,大明完全不需要考虑控制人口增长的问题。

“大明的人口数量,远远达不到大明的土地资源承载的极限之前,就会开始下降了。

“所以,我们大明甚至要提前考虑,防止人口增长速度过早的降低的问题?

“你在这方面有没有思考过?”

朱靖垣再次点头:

“这个方面的思考我还真的是有一点的,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两个方面。

“首先就是我前面说过的那些,防止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过大。

“其实对目前的大明而言,这件事情不算是问题,现在就算是讨论也是对未来的预防。

“与此同时,世祖皇帝已经留下了大量的预防手段,很多到现在都还是有效的。

“首先是完善平滑的工匠教育和就业体系,防止体力与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断层。

“脑力劳动者不会比体力劳动者收入更高,也不会有明显的更受尊敬的社会地位。

“那社会上的普通人,就不会一股脑的的想要把孩子送去当脑力劳动者。

“体力劳动者需要面对的社会事务相对脑力劳动者要简单很多。

“所以他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放在生育和抚养孩子上。

“让他们有相对体面的地位和收入,让孩子也能相对简单的维持相同的生活水平。

“让他们不会觉得生育孩子麻烦,也不会担心孩子未来的生活。

“他们他们在生育问题上没有后顾之忧。

“然后是避免无限制的妇女解放。

“这两个逻辑在某种程度也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大规模的持续的妇女解放运动之中多半是有利益驱动。

“妇女相夫教子不算错,自力更生当然也不算错。

“关键是这个对错是谁来评价的,相关的决定是怎么做出来的?

“是个人本心的思维认识?是是个人生活的需要吗?

“还是被社会舆论所裹挟的,或者是被刻意制造的焦虑所推动的?

“对于普通的妇女而言,如果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就能一辈子安安稳稳的生活,为什么要主动出去工作呢?

“对于某些天性本来就适合参与科研、工程、管理的女性而言,离开家庭也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要求所有的妇女全部出去工作,全都要脱离父母和家庭的束缚自力更生,那就是别有用心的。

“这是将对某些群体更有利的理论强加于所有人的头上。

“所有妇女全部出去工作,本质上就是让工人来源数量翻倍,大幅提高厂商的谈判地位。

“朝廷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保障绝大部分劳动者的收入,保障他们的的生活水平。

“让一个稍微有点技术的工人,就能相对稳定的养活老婆孩子。

“让他的老婆要不要出去工作的选择权,放在他和他老婆自己手中。

“而不是变成老婆不出去工作,孩子就得饿肚子,未来也就没有着落,而不得不工作。

“这样就能自然而然的避免过度的妇女解放。

“归根结底而言,就是保障整个社会的最基本的公平,避免社会财富和资源的过度集中。

“让技术革新产生的收益,能够更多的落到社会的主体劳动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