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1805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二七章 其实根本没得选(2 / 2)

作品:《大明1805

“我们的海军基础本来就比较差,我们有选择的使用并自行设计的话,可能别人的战舰都已经服役了,我们的都还没有下水。

“最终建造出来的战舰的性能海会明显低于其他国家……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大家都特别注意一下,附录中的可选的次级主力舰方案。

“其中的最后一条,满载排水量三万吨,最大航速二十八节,三百毫米主装甲,使用四座双联装三百六十毫米主炮,十五节航速下最大航程八千海里的方案。

“按照大明的说法,这类方案本来是给荷兰、丹麦、挪威这些国家准备的,但是也会向其他的国家推荐,我们如果需要次级主力舰的话也可以选择。

“这些指标,其实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大部分欧罗巴国家能够实现的极限……

“法国和英国四万吨的战舰也就是这个水平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升级,不采用大明的技术,建设更高级的四万吨战舰。

“那么荷兰、瑞典这种国家,就有可能获得比我们更好的战舰。

“意大利、葡萄牙甚至可以直接拿这种战舰当主力舰。

“甚至于,普鲁士乃至露西亚如果选择的话,就可以用同样三十二万吨的总吨位,获得比我们多两艘相同性能的主力舰……”

“这一条指标方案摆出来给我们看,本身就可以说是另外一种策略和压力。

“迫使我们和普鲁士、露西亚、意大利这些国家,不得不采用大明方案建设新主力舰。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直接整体使用大明方案,这也是向大明表达诚意的方法……”

相关的人员听着梅特涅的说明,翻看着手中的方案,最后都沉默了。

奥地利的这场内部讨论会,最后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梅特涅已经把局势分析透彻了,奥地利其实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实际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奥地利人研究大明的方案的时候,普鲁士人、露西亚人、法国人、英国人、意大利人、葡萄牙人也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他们各国代表的面前或者手中,也都有一份非常类似的海军条约型主力舰设计方案。

除了名字中的“某国专用的”后缀不同之外,方案本身的内容是高度一致的。

奥地利专用的意思,并不是这个文件上的方案是专门为奥地利设计的。

而是指的这份纸质的文件本身,形式上是要专门送给奥地利人的。

不要把给奥地利准备的文件拿到普鲁士去用。

海军条约规定了战舰的主要指标上限,所有国家都要共同遵守。

所以海军条约正式签订之后,泰西主要国家的造舰目标计划当然也会高度的趋同。

大明的相关人员做这些具体的销售方案的时候,对近似级别的国家的谈判策略和协议文本乃至设计稿件本身,都是可以直接一稿多用的。

甚至于,设计方案本身也不是新做的,就是大明早期四万吨高速战列舰的微调版本。

重新整理之后打印出来,加上某某国专用的字样送过去就行了。

甚至都不用翻译城对方的语言,可以直接用大明文版本,对方的官员和工程人员以及海军的将领们都全都能看的懂。

甚至于,很多类似的专业文件,就算是有本国语言的版本,相关人员也会看大明文版本。

因为早期的学习和长期的耳濡目染,他们更加的熟悉大明文的专用词汇和符号。

各类专业书籍和图纸文件,都是以大明文为主,大明文版本的用词更加标准和统一。

换成翻译后的本国语言的版本,可能看起来反而更加的费劲了。

真的看不懂的大明文件的人,也基本都没有资格参与这种级别的讨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外交人员和船厂以及工程还有相关的销售人员,他们的工作量都大幅度的降低了,还有肉眼可见的会增多的订单,他们能不高兴吗……

给那些本来不准备认真谈判的次要国家做的方案也认真了一些。

大明在荷兰、丹麦、挪威等国的谈判代表,首先给他们提供了新设计的,满载两万吨和三万吨的两种小型高速战列舰方案。

航速可以从二十五节到三十节之间选择,主炮可以从四座双联装三百毫米口径,三到四座三联装三百毫米口径,四座双联装三百六十毫米口径之间选择。

如果两万吨的新船还是觉得贵,大明还准备了看上去“更实惠”的方案。

用原有传统主力舰为基础,进行无畏式改造的方案。

最低可以用原有装甲巡洋舰的二百四十毫米主炮。

大明和泰西的传统海军国家,都有大量的传统主力舰等着退役。

新主力舰服役之后,这些船留着也没有啥用了。

就算是主炮可以改成无畏式,也没办法改造舰体的线型。

就算是不惜成本,开膛破肚换上新的锅炉和轮机,也很难把航速提升到二十五节以上。

这样的一万到两万吨的战舰,放在新一代的海军序列中,战斗力其实非常有限。

但是其中有很多船的舰龄其实并不大,现在就直接拆了也是很可惜。

倒是改造出来卖给本来就没有太高需求的国家当主力舰,却是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就算是成本价卖出去,对要淘汰他们的国家而言,也绝对算是赚了。

针对丹麦和挪威的特殊情况,大明还提供了小船扛大炮的内海低速炮舰方案。

不过除了用大明原有四万吨方案改出来的那份,其他的次级战舰的方案都非常的简略。

目前看来只能算是一个方向和可行性选择,只有某个国家确定要用了,才会将其完善成为正式的设计方案,签了购买协议之后才会制作正式的图纸。

这次合作谈判的第一步,关于目标舰型的选择,其实露西亚、普鲁士、奥地利这些主要国家,反而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余地。

都只能用四万吨的标准方案,自己不用别人就会用,自己设计机会比别人弱。

除非他们真的联合起来共同建设,否则没办法破解这个猜忌链。

而且大明显然不会允许那种情况发生。

反而是那些次要国家有一些纠结考虑的余地。

在自己的主力舰的规模到底要放到多低的程度上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