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1805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六六章 又要掀屋顶了(2 / 4)

作品:《大明1805

“你作为当地的行政主官,组织好接待接待事务,其他工作先暂停。”

朱靖垣听到这几句话顿时就愣神了。

刚刚准备的一肚子话直接憋回去了:

“我知道了,不过父皇,爷爷现在忽然要来应天府?是有什么特殊事情吗?”

对面的朱简炎沉默了一秒钟,然后提醒说:

“跟你现在申请和准备插手的事情有关,具体的等你爷爷到了之后亲自跟你说吧,反正也就这几天的时间了……”

朱简炎又认真的叮嘱了几句,主要是照顾好老人的提醒,让朱靖垣务必照顾好老爷子。

太上皇朱仲梁今年已经七十六周岁了,虚岁都七十七了,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高龄了。

朱简炎这个皇帝真心希望自己老爹这个太上皇能继续健康的活着。

老爹早就完全放权了,完全不会干涉自己的权力。

但是却能在必要的时候给自己站台,给出普通臣子不可能无法给的建议,跟自己讨论臣子无法参与的特殊话题。

朱简炎真心希望自己的老父亲能够长命百岁。

朱靖垣听着父亲的说明,才意识到自己这次可能把事情想的简单了。

收亲属之间的获赠所得税的事情,在大明社会上的影响,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重大。

自己爷爷七十七岁的高龄,还要专门出面来跟自己商量。

也有可能,是自己爷爷不想要让自己主持这件事情,不希望自己背这个锅……

朱靖垣带着几分无奈和期待吩咐林则徐说:

“马上发通知,太上皇南巡应天府,要求礼部人员准备好接待事务。

“同时按照惯例,召集有资格拜见的各界人员,到应天府来迎接和朝见。”

林则徐其实并不是特别的擅长这种事情。

在朱靖垣最信赖的两个幕僚中,林则徐更加精于实事和具体的政务,牛鉴则在内政和组织活动方面更加的擅长。

不过牛鉴还在泰西没有回来,现在朱靖垣身边地位最高的幕僚就是林则徐了,也就理所当然的要当这个组织者了。

林则徐无论心中想着什么,现在眼前该干的事情就只有这一项了。

五天之后太上皇就要来,这个时间着实有点紧张。

如果不是如今大明的行政效率足够高,也有了火车、电话、飞机等设施,太上皇出行和巡视的准备工作是不可能在这几天内完成的。

这还是世祖皇帝身体力行,大幅度简化了皇室出行的排场和礼节的结果。

林则徐首先去发通知,联系各方面的负责人马上开始准备。

至于朱靖垣本来召集的那些税务、刑狱、银行相关的负责人,也都是有资格也需要参加这种接待和朝拜活动的。

直接再加一条消息,让他们提前过来,先拜见太上皇,再说其他的事情。

朱靖垣本人,在时不时的给出各种批准和决定的同时,思考自己要跟爷爷讨论的事情。

然后,在朱靖垣和林则徐筹备迎接仪式的这几天,各种各样的公开消息不断的传播。

大明的官方和民间主要报纸,以及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广播系统,在太上皇正式出门之前就对这次的南巡做出了宣传和报道。

各类媒体都公开表示,太上皇南巡的目的,是视察江淮地方的工商业发展状态。

但是,也有民间报纸分析,太上皇南巡的时间节点选择,跟朱靖垣到应天并开始督管整个南方地区的上任时间过于接近。

所以,真实的情况其实只是老爷子想念自己最喜欢的孙子了……

根据民间的反馈,从官员到商人和平民,都更加愿意相信民间报纸的分析。

朱靖垣在忙碌的间隙,翻看报纸上面这些报道的时候,都是满头的雾水。

不是觉得太上皇南巡的目的有问题,也不是很在意所谓的真正原因。

而是朱靖垣发现,自己家老爷子南下的这件事情,似乎被有意的炒作的过于热闹了。

就算是十几年前,老爷子去泰山封禅的时候,都是在活动开始才开始报道的。

活动结束之后,才有官方和民间的分析和评价。

这一次,老爷子还没动身就开始了,似乎要把这件事情搞得举世皆知。

普通百姓也许想不到,但是来自后世的朱靖垣,对社会舆论风潮的变化非常的敏感。

要说这种消息传播的背后没有人故意推动,朱靖垣是绝对不相信的。

朱靖垣心中暗自揣摩,觉得推动者可能就是太上皇自己。

否则主要的官方喉舌不会这么的配合……

他们可不敢随便乱说话……

这样回过头去看,朱靖垣觉得从自己老爹的电话开始,就显得有点不正常了。